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达州记忆

    作者:达州市档案馆

    《达州记忆之变迁篇》通过收集达州城市变迁的老照片,图文并茂地反映达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城市建设的珍贵瞬间,展示达城的历史原貌,反映达城在改革开放中的巨大变化和成就,折射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幸福生活的提升。同时,为研究达城社会发展历史提供第一手真实的档案资料,也是宣传达州、展示达州社会发展的有效方式,可以增强达城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也为达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幸福达州”增添软实力基础。

  • 上九会

    作者:冉晓云

    上九会是四川德阳市旌阳区孝泉古镇在农历正月初九前后句型的节庆集贸活动的总称。本书以上九会为线索,介绍了小泉古镇的风土人情、古老历史以及源远流长的“孝”文化,并收集了历代相关诗词,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是一本适合对相关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的书籍。

  • 印度精神的召唤:作为政治理想主义者的泰戈尔研究

    作者:虞乐仲

    除了导论和结语之外,《印度精神的召唤:作为政治理想主义者的泰戈尔研究》的主体部分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为:在近代印度,英国殖民者通过英语教育传播的平等自由思想和英国人信奉的崇尚理性精神的基督教,既让近代印度知识分子在思想上沾染了自由主义色彩,也与奉行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印度教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印度知识分子在对印度教传统的非理性因素有了深刻认识的同时,内心深处也产生了文化焦虑。在印度这个宗教影响远远大于政治的社会,他们的民族意识首先以宗教危机感的形式萌发。由此触发了一场高扬理性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孟加拉文艺复兴运动。泰戈尔家族祖孙三代先后以不同的形式参与了这场运动,泰戈尔的祖父德瓦尔卡纳特的贡献主要在于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的领域,为日后的民族运动铺垫基础;泰戈尔的父亲德本德拉纳特努力通过宗教改革,在印度社会植入了理性精神;泰戈尔本人则通过文学运动,进行大众启蒙,让普通民众认识殖民主义、封建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危害。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为专著。采用文献、调查、定性、跨学科等研究法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遗存现状及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分布现状、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精神文化资源遗存表现,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之现状和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之价值等进行研究。对于加强和改进重庆乃至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其研究成果应用前景可观,蕴藏着长远的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社会效益。
  2. 前   言
    中国共产党有着重视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优良传统,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最近,习近平同志再次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一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的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史,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渝东南民族地区是重庆市乃至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在渝东南境内所培育的革命精神,所形成的优良传统,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所孕育而成且具有渝东南民族地区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深入研究、弘扬其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科学总结和运用其革命经验,充分调查、开发与利用其境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年轻一代;对于搞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立德树人教育;对于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对于以史鉴政,推进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选题缘由
    我们选择本课题予以研究,其缘由有三:
    第一,为了认真落实2009年11月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重庆调研时关于“重庆要注重发挥革命历史资源的独特作用,深入挖掘红色乡土史资源,努力把红色乡土史资源优势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政治优势、精神优势”这一讲话精神,充分挖掘和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和改进重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有效保护和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和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第二,选择和研究本课题,就是要理清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分布、保护及其开发与利用之现状,总结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区、县在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找出重庆大中小学在利用这些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科学发展观予以指导。通过发表学术论文和出版学术专著并免费赠送给有关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文化主管部门、旅游部门和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区、县相关部门以及重庆市内外的大中小学校,为各级政府部门及文教、旅游部门及重庆市大中小学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繁荣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开展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新路径。
    第三,课题“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的最终成果形式之一是出版《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一书,其目的在于为国家及重庆市制订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对策建议,为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区、县开发与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提供智力支持,加强和改进重庆大中小学的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和谐发展。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渝东南民族地区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区,包括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黔江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及涪陵、武隆等区、县,它们是重庆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是所谓“老少边穷”地区。据2007年统计,这7个区县的总面积为22798.87平方公里,占重庆全市总面积的28.06%,人口466.6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4% ,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达183万之多,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2.7%。其中的彭水、黔江、酉阳、秀山、石柱等都是国家级贫困区、县,属于国家扶持的老少边穷山区。本地区位于我国中西部与南、北带的交汇点上,东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交界,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毗邻,西与重庆主城区相连,北濒长江,为三峡库区的中段,也是湘、鄂、渝、黔四省(市)结合部及渝怀铁路、渝长高速公路和重庆通往沿海的大通道,还是北上巴蜀、南下湖广、东入荆楚、西入夜郎的所经之地。渝东南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里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留下了涪陵区弋阳桥农民讲习所旧址、武隆县四川二路红军司令部旧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红三军司令部旧址、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赵世炎烈士故居、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刘邓大军入川处洪茶渡口旧址等众多的革命历史遗址和许多动人的革命故事和传说。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以及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赵世炎、李蔚如、钟善辅、李鸣珂、万涛、刘仁、杨克明等革命先辈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殊死的搏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领红二、六军团在这里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留下光辉的足迹;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中共南方局所在地,这里便成为“红岩精神”的发源地,许多共产党员和仁人志士在这血与火的年代里,在抗日烽火和民族解放事业中,赴汤蹈火,写下了壮丽的革命诗篇;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上演了刘邓大军解放秀山,打响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战役等一幕幕英勇悲壮而感人至深的历史剧,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由于这里地处武陵山区,山路崎岖,交通不畅,使这里的红色文化资源长时期不被外界所知。重庆直辖后,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重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这里的红色文化资源才逐渐被外界所知。然而,经过文献检索与网上查询,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国内外有与本项目相同的研究,偶尔见诸报端的都是对重庆市或渝东南乃至乌江流域的自然生态、民族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展开研究的文章,除了本课题组成员有五篇研究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的文章见诸报端外,发表研究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文章几乎是寥寥无几,更不用说会有国外专家学者对这一民族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展开研究了。因此,本项目是对这一民族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展开的首次整体性的综合调查与研究。通过调查、研究,理清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之现状,找出各区、县在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开发和利用的对策,特别是找出大中小学利用这些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其开发成果在教育教学中利用之路径,推进学校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
    未来,国内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将呈现以下趋势:继续深入开展系统的理论研究,以突破前期研究中的零散化、感性化和表层化等特点;加强对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性构建,把这里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对其内涵、特点、生成与传播、继承与创新等理论进行构建;扩大研究视野,加强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在国内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并加强对国内各地区及其他国家红色文化的研究,以有利于中国红色文化建设的大众化与国际化。
    三、“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1. 理论价值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当前,渝东南民族地区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本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为渝东南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硕成果,为渝东南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全社会重视、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为渝东南民族地区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渝东南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拓展了巨大空间;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为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契机。渝东南民族地区文化改革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该地区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还不高,文化建设的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制约该地区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面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形势,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文化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的任务更加紧迫。面对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的新形势,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面对现代信息科技和传播手段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建立文化创新体系、推进民族地区文化创新的任务更加紧迫。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明显、斗争尖锐复杂的新形势,增强民族地区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抵御国际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紧迫。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该区域内土家、苗、汉等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培育成的民族精神财富及其物质文化载体,它既包含了境内的革命历史遗址、文物、纪念地、名人故居、烈士陵园、展览馆、纪念场馆及革命标语、诗歌、文献、影像、歌曲、作品等物质形态的资源,也包含了境内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培育成的忠诚于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军民团结、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等精神层面的资源。这些资源既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国家实施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难得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近年来,该地区只注重了对自然生态旅游、人文旅游及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重视的程度还显得不够,即使有了开发与利用,也处在初始阶段。因而,开展本项目研究,充分开发和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传承民族精神血脉、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的指示精神,对于认真贯彻落实2009年11月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重庆调研时关于“重庆要注重发挥革命历史资源的独特作用,深入挖掘红色乡土史资源,努力把红色乡土史资源优势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政治优势、精神优势”这一讲话精神,对于加强和改进重庆乃至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2. 实际应用价值
    调查好、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发展好、建设好红色文化资源,是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工程,是关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富民工程,是当代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应用前景可观,它蕴藏着长远的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社会效益:
    第一,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是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首先,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物质内容和永恒的精神内涵,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是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成长、发展的印记,是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象征。通过深入挖掘、开发、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提炼出其现实需要的时代意义和精神价值,能有效地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历史和现实的借鉴;能有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现阶段与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结合点。其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那么,本课题研究成果便可直接应用于重庆市乃至全国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优势和精神优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它对加强和改进全社会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第二,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工程。该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由物质文化层(如革命遗址、旧址等)、制度文化层(如革命纲领、路线等)和精神文化层(如革命精神、革命理想道德传统等)构成。多层次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有利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有利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人们为之奋斗;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提供精神支撑;有利于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第三,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富民工程。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将“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推动本地区红色文化建设的产业化。也就是说,本地区红色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广播电视、影视事业、互联网、音像制品等媒介,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通过本项目研究,为重庆市乃至国家制订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合理化对策建议,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深度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提供智力支持,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的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重庆乃至全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重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谐发展。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1. 研究目标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动红色文化建设,将红色文化溶入政治理论、精神文明、公益服务、和谐社会、民族团结及文化产业建设之中,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谓是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红色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一环,将对西部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本课题组将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严谨的态度深入实地走访、考察,开展课题研究;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方法对调查与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分析,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以“科学、严谨、条理”态度撰写出研究成果。
    在实施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将根据对现有文献和对实地调查、走访的分析,理清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遗存之现状;找出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区、县及重庆在保护、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中存在之问题、原因及其进一步保护、开发与利用的正确路径;为国家制订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合理化建议及对策,为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区、县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提供智力支持,为大中小学开展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本地区乃至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谐发展。
    2. 研究内容
    (1)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遗存现状: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分布现状;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精神文化资源遗存表现。
    (2)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之现状。
    (3)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之价值。
    政治价值——它是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能为党员干部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新基地;为青少年开展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新的教育场所;为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经济价值——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富民工程。本地区红色文化建设可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广播电视、影视事业、互联网、音像制品等媒介,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重庆乃至全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化价值——它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工程。多层次的红色文化建设,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人们为之奋斗;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之崛起提供精神支撑;有利于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4)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管理体制方面——以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为例。一些红色资源景区分别由宣传、民政、文物、旅游等部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难以有效整合资源;有些地方即使建立了协调开发管理机制,但运行不畅,或政出多门,相互争利,或遇事推诿,管理缺失。要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提高到思想政治建设的高度上来,就必须理顺行政体制,以政治力量推行。
    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方面——以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与挖掘为例。渝东南民族地区众多红色革命遗址年久失修,自然和人为损毁严重,大量革命文物散落民间,保护形势严峻。其他载体如红色人物、革命遗物、红色精神等没有被充分重视和有效地挖掘与保护。
    红色文化产业化方面——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产业化过程中还存在着过度开发的现象。有的地方热衷于修建各种人造景点,破坏了红色遗址的整体风貌;有的景区、展馆虽然配有先进的声光电演示,但对红色资源内涵的深度挖掘不够;而大多数处于贫困山区的红色资源则因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费短缺、基础设施落后而尚未得到应有的开发。
    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方面——红色文化建设涵盖多个领域,不仅是挖掘和保护现有资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现有资源推广、利用到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文化建设、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思想文化教育、军队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影视传媒、经济建设等领域中去,为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服务。然而,各地红色资源仍缺乏对这些领域开展多途径的推广与实际有效的利用。
    (5)进一步开发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对策及有效途径。
    宏观层面——处理好“三个关系”,深化、完善顶层设计。一是处理好顶层设计与上下贯通的关系,以行政区为单位,从战略高度实现统一规划。通过顶层政治力量的执行力,整合各地资源,为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提供政治保障。二是处理好全面铺开与重点突破的关系。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但是,根据地区的不同,又有其具体性和特殊性。顶层设计时,要处理好全面铺开与重点突破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总体目标与稳步推进的关系,坚持在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中不断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是短期行为、政绩工程,而是一项关系到党能否长期执政、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长期工程。在推广与利用中,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杜绝短期行为,在分步实施开发与利用中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中观层面——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三种功能。一是发挥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在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政治功能。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政治文化的渗透,中国共产党只有立足本国实际,大力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全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二是发挥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在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文化功能。红色文化是先进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抵御西方敌对势力文化入侵的有效武器,是引导人民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旗帜。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其资源,发挥其文化育人功能,是当前开展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全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是发挥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在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经济功能。红色文化产业化并非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而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按着产业运营机制和市场化组织手段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做大红色旅游产业,为推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城乡经济发展服务。
    微观层面——是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载体中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运用多渠道、多手段、具体、实际且具有操作性的方法,对全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是加强宣传攻势,在全社会形成开发利用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全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风气。二是注重教育培养,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为大中小学生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资源,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是拓宽文化培植,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广播电视、音像制品等媒介,构建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公益服务体系。四是重视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旅游,把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在景观建设、景点收费、宣传报道等方面探索出一条红色旅游与一般观光旅游不同的道路。五是注重文化结合,将本地区红色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近现代历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红色文化的大众化、社会化。
    3. 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1)拟突破的重点。
    一是运用科学发展观,打破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区、县行政界限,建立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指导下的相关部门联合开发机制,合作开发、整合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全民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整体效能。
    二是与重庆市推动红色文化建设工作相结合,与取得的实效相结合,从高层次、宽领域、多角度研究依托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2)拟突破的难点。
    一是如何构建全社会多元化投资开发新体系,解决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二是红色文化建设虽然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但中央还应在政治高度上予以重视,出台优惠政策,使西部民族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上能得到国家在政策上、资金上的有力支持。
    三是由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这就给课题组实施多层次、跨区域实地调查与研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1)明确理论依据。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号召,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发出的上述伟大号召便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厘清基本概念。
    通过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地理方位、境内少数民族分布和红色文化遗存的介绍,明确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等概念。在课题组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成果,确定本课题研究对象,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3)深入调查研究。
    组建调查组,制订调查计划,对渝东南民族地区涪陵、南川、丰都、石柱、武隆、彭水、黔江、酉阳、秀山等区县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展开实地调研,获得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4)提出对策建议。
    根据对现有文献和对实地调查、走访的分析,理清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遗存之现状;找出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区、县及重庆在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中存在之问题、原因及其进一步开发与利用的正确路径;为国家制订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合理化建议及对策,为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区、县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提供智力支持,为全社会开展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本地区乃至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谐发展。
    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第一,研究、吃透中央与地方政府有关推动区域性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政策;第二,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分工,分别搜集、查阅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区、县的区志、县志及相关的党史、革命回忆录、史志及文物志等文献资料,然后运用传统的文献分析法找出相关需要研究、解决的理论问题。第三,运用文献检索与网上查询的方法,搜集有关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资料信息,通过对比分析和比较、归纳研究形成理论成果。
    (2)调查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区、县进行全面的实地考察与调研,采用走访、谈话、问卷、个案研究、历史探究等方式,对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与排查,采集确凿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纳,最终撰写出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和专著。
    (3)定性分析法: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纳、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已获取的物质层面的、精神层面的各种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从而认识其本质,揭示其内在规律性,形成理论研究成果。
    (4)跨学科研究法:本课题在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历史学、考据学、政治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在研究红色文化产业化时,还要运用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因此,课题组将运用历史学、考据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对课题开展综合研究。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一座丰富的精神宝藏。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调查、开发和利用,便成为当前全社会开展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笔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便成为渝东南民族地区、重庆市乃至全国中小学实施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可惜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到今天,“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还是一片尚待开垦的“领域”,迄今为止全国仅有5~6篇研究该领域的文章见诸报端,还没有一部研究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专著出版。笔者从事高校历史专业教学与研究20年,自己感觉有责任、有义务挑起这副重担,开垦这片尚待开垦的领域。时至今日,笔者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方面的资料搜集、调查、走访及资源的挖掘、利用已持续近10年。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是极其宝贵的。3年来,笔者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并出版《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这部学术专著,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们的光荣革命传统,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虽然是一部区域性的关于红色文化资源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方面之专著,但它对全国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却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该书以丰富、详实的史料,真实地记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渝东南民族地区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再现了赵世炎、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关向应、李鸣珂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烈们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革命业绩,讴歌了他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必须继承和发扬的。《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这部书,是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界群众认识、了解、研究渝东南民族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史的工具书,是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界群众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的乡土教材。 
    ...查看更多
  1. 目   录
    第一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和建置沿革 1
    第一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 1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 2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及境内革命老区的界定 4
    •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界定/4
    • 渝东南境内革命老区的界定/5
    第二节 ; 渝东南民族地区建置沿革 7
    一、涪陵区 8
    二、武隆县 10
    三、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11
    四、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13
    五、黔江区 15
    六、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17
    七、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19
    第二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总论 22
    第一节  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22
    一、红色文化的概念及特性 22
    • 红色文化的概念/22
    • 红色文化的特性/24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26
    • 红色文化资源的定义/26
    • 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28
    • 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29
    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29
    第二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其分布 32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概念的界定 32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34
    • 分布广泛/34
    • 相对集中/34
    • 种类丰富多样/34
    • 伴生资源丰富,民俗、民间性较浓/35
    三、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调查分类举要 36
    • 渝东南民族地区物质形态红色文化资源调查分类举要/36
    • 渝东南民族地区非物质形态红色文化资源调查分类举要/45
    四、渝东南民族地区主要物质形态红色文化资源调查汇总表 52
    第三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58
    第一节  党的创建至大革命时期境内红色文化资源的萌发 59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渝东南民族地区的传播 59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61
    • 渝东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诞生/61
    • 渝东南民族地区党组织的创建及党团组织的发展壮大/62
    三、党的活动向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并组建农民武装 64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境内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 68
    一、党领导渝东南地区各族人民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 68
    •“八七”会议精神在渝东南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69
    • 渝东南民族地区党组织的恢复和建立/69
    •“八七”会议后武装暴动席卷渝东南/71
    • 贯彻中共六大精神发动武装起义/73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地配合红三军的武装斗争 76
    • 涪陵土地坡农民暴动/76
    • 黔江红军游击大队/77
    • 酉阳红军游击队/78
    • 秀山红军游击队/78
    三、红三军转战渝东南,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80
    • 湘鄂西分局大村会议/80
    • 红三军转战渝东南/81
    • 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立与十字路会议/82
    • 枫香溪会议与黔东特区根据地的建立/82
    • 南腰界区革命委员会的建立与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会议/84
    四、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配合中央红军长征 85
    • 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85
    • 东征湘西,策应中央红军长征/86
    五、红二、六军团撤离后渝东南民族地区人民的不屈斗争 87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境内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 91
    一、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渝东南民族地区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91
    • 抗日战争爆发前渝东南民族地区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92
    • 全面抗战爆发后渝东南民族地区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94
    二、在抗日救亡高潮中恢复建立渝东南民族地区党组织 98
    • 涪陵县党组织的恢复和建立/98
    • 石柱县党组织的恢复和建立/100
    • 中共丰(都)石(柱)中心县委的建立/100
    • 中共涪陵五县工委的建立/101
    三、日机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狂轰滥炸 101
    四、党对渝东南民族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动和领导 103
    • 维护国共合作与团结抗日大局/103
    • 发动和组织抗日救亡群众团体/104
    • 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05
    五、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反对国民党顽固派分裂倒退活动的斗争 106
    •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党的组织/106
    • 与国民党投降派、顽固派的投降及分裂活动进行斗争/108
    六、渝东南民族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贡献 110
    • 输送兵源,出征参战/110
    • 拥抗优属,激励抗战/111
    • 帮助难胞,重建家园/112
    • 兴办油厂,增加油源/113
    • 修建机场,有备无患/115
    • 捐献钱物,支援前线/115
    • 搬运川盐,支援抗战/117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境内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 118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党组织的恢复与建立 119
    • 石  柱/119
    • 秀  山/120
    • 中共在黔江潘文华部建立的组织/120
    • 涪  陵/121
    • 武  隆/121
    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争民主的学生运动 122
    • 彭水、涪陵县师生“反饥饿、争温饱”的斗争/122
    • 涪陵、秀山县师生“反迫害、争民主”的斗争/123
    • 省立龙潭中学学生“争取人身安全权”的斗争/124
    • 酉阳县立中学学生“反贪污、求学权”的斗争/124
    三、以抗丁、抗粮、抗捐为主的农民“三抗”斗争 125
    • 开展抗丁斗争/125
    • 进行抗粮抗租斗争/126
    • 组织抗捐税斗争/128
    四、做好统战工作,瓦解敌人,壮大自己 129
    • 采取“打进去拉出来”之办法掌控基层政权/130
    • 对开明人士及国民党军政人员开展统战工作/131
    五、开展游击活动,配合解放战争 133
    • 党领导下的小型武装遍布渝东南各地/133
    • 川鄂边区的武装游击斗争/135
    六、迎接解放,配合接管 137
    • 突破“大西南防线”,解放渝东南/137
    • 迎接解放,配合接管/140
    • 接管建政,清除匪患/142
    第四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区县、分期、分类调查 146
    第一节  涪陵区各时期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148
    一、党的创建至大革命时期区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148
    •  革命遗址遗迹类红色文化资源/148
    •  革命遗物类红色文化资源/150
    •  革命组织、社团类红色文化资源/151
    •  历史文献、宣传品类红色文化资源/152
    •  革命歌曲、诗词、革命烈士临刑遗言类红色文化资源/157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区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159
    •  革命遗址、故居、烈士墓类红色文化资源/159
    •  革命宣传品类红色文化资源/163
    •  革命遗书、遗言、诗作类红色文化资源/164
    •  革命纪念场所类红色文化资源/170
    三、抗日战争时期区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170
    •  抗战条幅、对联类红色文化资源/170
    •  抗战文化组织、社团类红色文化资源/171
    •  抗日救亡报社、报刊、抗日剧、救亡口号类红色文化资源/173
    •  抗日救亡歌曲、诗词类红色文化资源/176
    四、解放战争时期区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177
    •  进步文化组织、社团类红色文化资源/177
    •  革命宣传品类红色文化资源/177
    •  革命歌曲、歌谣、诗词类红色文化资源/178
    •  革命纪念场所类红色文化资源/179
    第二节  武隆县各时期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181
    一、党的创建至大革命时期县内红色文化资源 181
    •  贺龙在江口除暴安良的故事/181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182
    •  革命遗址遗迹类红色文化资源/182
    •  革命遗物类红色文化资源/184
    •  革命组织、社团类红色文化资源/184
    •  革命宣传品类红色文化资源/187
    •  革命歌曲、歌谣类红色文化资源/187
    •  革命先烈故事类资源/188
    •  革命纪念场所类红色文化资源/188
    三、抗日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189
    •  抗日标语类红色文化资源/189
    •  革命先烈事迹类资源/189
    四、解放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190
    •  革命遗址遗迹类红色文化资源/190
    •  革命遗物类红色文化资源/191
    •  革命组织类红色文化资源/191
    •  革命文献、宣传品类红色文化资源/192
    •  革命歌曲类红色文化资源/196
    •  革命纪念场所类红色文化资源/196
    第三节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各时期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200
    一、党的创建至大革命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200
    •  革命遗址类红色文化资源/200
    •  革命歌曲、遗作、遗言类红色文化资源/200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202
    •  革命遗址、墓地类红色文化资源/202
    •  革命标语、口号、顺口溜类红色文化资源/205
    •  革命歌曲、歌谣、对联类红色文化资源/208
    •  革命先烈事迹类资源/217
    三、抗日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218
    •  革命遗址类红色文化资源/218
    •  进步文化组织、社团类红色文化资源/219
    •  抗日报刊、歌剧、标语、口号类红色文化资源/221
    •  抗日歌曲、朗诵词、顺口溜、诀别信类红色文化资源/225
    四、解放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235
    •  革命遗址、烈士墓、陵园类红色文化资源/235
    •  革命标语、口号类红色文化资源/236
    •  革命歌曲、歌谣、先烈遗诗、斗争对联类红色文化资源/240
    第四节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各时期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253
    一、党的创建至大革命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253
    •  革命纪念地类红色文化资源/253
    •  革命领袖事迹类资源/254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255
    •  革命遗址、烈士陵墓类红色文化资源/255
    •  革命刊物、布告、传单、标语、口号类红色文化资源/257
    •  革命歌谣、留言条类红色文化资源/261
    三、抗日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264
    •  革命遗址类红色文化资源/264
    •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类红色文化资源/264
    •  抗日社团、文化组织类红色文化资源/264
    •  抗日报刊、戏剧、漫画、标语、口号类红色文化资源/267
    •  抗日救亡歌曲类红色文化资源/272
    四、解放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273
    •  烈士陵园、陵墓类红色文化资源/273
    第五节  黔江区各时期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274
    一、党的创建至大革命时期区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274
    •  歌谣、诗词类红色文化资源/274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区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275
    •  烈士故居、革命遗址、纪念地、烈士墓类红色文化资源/275
    •  革命遗物、纪念碑、纪念亭类红色文化资源/278
    •  革命文献、布告、宣传品、标语类红色文化资源/280
    •  革命歌谣、民谣、诗词类红色文化资源/284
    •  革命先烈事迹类资源/288
    三、抗日战争时期区内红色文化资源 291
    •  抗日爱国诗篇类红色文化资源/291
    四、解放战争时期区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293
    •  革命遗址类红色文化资源/293
    •  革命诗篇类红色文化资源/293
    •  烈士陵园类红色文化资源/295
    第六节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各时期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295
    一、党的创建至大革命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295
    •  革命纪念物类红色文化资源/295
    •  安民布告类红色文化资源/297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297
    •  革命遗址、纪念地、烈士墓类红色文化资源/297
    •  红三军遗物、纪念碑类红色文化资源/302
    •  苏维埃政权类红色文化资源/306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秀山境内进步报刊、革命文献、宣传品类红色文化资源/307
    •  革命歌谣、山歌类红色文化资源/312
    三、抗日战争时期秀山县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319
    •  抗战遗址类红色文化资源/319
    •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类红色文化资源/319
    •  抗战社团文艺宣传类红色文化资源/320
    •  抗日进步刊物、救亡标语类红色文化资源/321
    四、解放战争时期秀山县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322
    •  革命遗址、烈士墓、烈士陵园类红色文化资源/322
    •  地方人民政权类红色文化资源/325
    •  县人民政府布告、宣传品类红色文化资源/326
    •  革命文艺类红色文化资源/327
    第七节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各时期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328
    一、党的创建至大革命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328
    •  故居、遗址类红色文化资源/328
    •  革命先烈诗作类红色文化资源/330
    •  革命先烈事迹类红色文化资源/330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331
    •  革命遗址、遗迹、烈士墓类红色文化资源/331
    •  革命遗物类红色文化资源/341
    •  革命文献、布告、传单、电报、报刊、宣传画、标语、口号类红色文化资源/342
    •  革命歌曲、歌谣、小调、曲艺类红色文化资源/365
    •  革命先烈故事类资源/378
    •  革命纪念亭类红色文化资源/380
    三、抗日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382
    •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类红色文化资源/382
    •  抗战文化组织、社团类红色文化资源/382
    •  抗日报刊、戏剧、标语、口号类红色文化资源/383
    •  抗日歌曲、诗歌类红色文化资源/386
    四、解放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388
    •  烈士墓、陵园类红色文化资源/388
    第五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390
    第一节  对渝东南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发利用境内红色文化资源的调研 390
    一、对涪陵区中、小学开发利用境内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研 390
    •  涪陵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390
    •  涪陵区中、小学对境内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之现状/394
    •  涪陵区中、小学在对境内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97
    •  涪陵区中、小学开发利用境内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应采取的对策/398
    二、对武隆县中小学开发利用县境内红色文化资源状况的调研 400
    •  武隆县中小学对县境内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之现状/400
    •  武隆县中小学对县境内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403
    •  武隆县中小学开发利用县境内红色文化资源应采取的对策/404
    三、对酉阳县中小学开发利用县境内红色文化资源现状的调研 407
    •  酉阳县有着丰富的乡土红色文化资源/407
    •  酉阳县中小学开发利用境内红色文化资源之现状/408
    •  对酉阳县中小学进一步开发利用县境内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议/411
    第二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 413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现状/414
    • 四川二路红军遗址/414
    • 红三军遗址/415
    • 红二、六军团南腰界会师大会遗址/417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418
    • 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开发利用重视的程度不够/418
    • 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投入的资金不足/419
    • 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开发与整合的力度不够/419
    • 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开发利用的效度不够/420
    三、对进一步开发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的对策建议/420
    •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红军遗址资源在推进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育人功能/420
    •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强对红军遗址资源保护意识,
    构建全社会多元化投资开发新体系/421
    • 加大开发整合力度,对渝东南各地红军遗址资源坚持整合化、
    系统化的开发原则/421
    • 加大开发利用效度,对红军遗址资源确立立体化、
    动态化的展陈开发新思路/422
    第三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422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之意义 422
    • 理论意义/422
    • 实践意义/424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之现状 426
    •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已取得初步成效/426
    •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427
    三、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对策及有效途径 431
    • 构建全社会多元化投资开发新体系/431
    • 坚持整合化、系统化的开发原则/432
    • 确立立体化、动态化的展陈新思路/433
    •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突出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434
    • 精心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系列产品/434
    四、重庆市大、中、小学开发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之路径 435
    • 利用于大、中、小学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之中/435
    • 利用于大、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435
    • 利用于大、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之中/435
    • 利用于大、中、小学学生实践活动之中/436
    五、开发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437
    •  开发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意义重大/437
    •  开发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尚存在的问题/439
    •  针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高校与
    地方应采取的对策/441
    参考文献及资料 444
    后  记 457 
    ...查看更多
  2. 项福库,男,1957年10月生,黑龙江省桦楠县人,汉族,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原为黑龙江大学伊春分校首届“教学名师”、伊春市科技拔尖人才。现为长江师范学院思政部教授,第一批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重庆市高校职称评委会评委,重庆市高职高专职称评委会评委,重庆市中等专业学校正高职职称评委会评委,长江师范学院学术委员、教学督导委员、教学带头人。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