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资历框架的“三维”分析——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

    作者:郑炜君

    本书是教育领域的学术著作。全书共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提出研究问题,重点对研究对象(资历框架)和研究方法(制度变迁理论)进行阐释,拟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对资历框架制度的起源、内涵、功能、实施及评估等进行全面考察,探讨资历框架制度的变迁趋势。第二章对资历框架进行边界界定,围绕资历框架的基本要素、历史发展、全球现状、框架类型、核心要素及理论基础等几个维度对该制度进行全面分析,抽象出一个制度模型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第三章主要考察国家资历框架所具备的基本功能,试图解答资历框架何以能成为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第四和第五章重点研究制度变迁及实施的路径。其中,第四章主要以英国、南非、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四个国家的资历框架建构为个案,阐述不同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背景、驱动因素和变迁过程,梳理出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五章结合制度变迁理论展开进一步的分析,考察了国家资历框架制度的实施路径。第六章为结语部分,主要通过对国家资历框架制度的概括总结,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尝试为中国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制度提出政策建议。本书对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促进教育发展有积极意义。

  • 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

    作者:李青

    主要介绍了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尤其是在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等方面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该书可作为中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同行参考。

  • 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廖女男

    本书从研究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发展沿革入手,在解析校园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构建体系的基础上,从精神文化的凝练与提升、制度文化的改良与革新、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行为文化的培育与养成、网络文化的开放与互动、廉政文化的规制与教化及形象文化的个性与特色等多方面,系统的阐释了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目标、原则与路径。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是一部学术著作,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代的创新问题。“微时代”以微博、微信的开发为代表,促进了网络社交的迅猛发展,使信息共享越来越便捷。以“微”字冠头的新媒体自诞生之日就广受大众的追捧和喜爱,其低门槛和便捷性吸引大批追随者和使用者,人们逐步走进话语狂欢的时代——“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保障。因此...查看更多
  2. 前言∥Preface
    进入21世纪,科技带给人类的进步有目共睹,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网络的建立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信息传递和人际交往的工具,也不断催生着各类软件和网站的开发,各种微媒介顺应时代的召唤应运而生。自2009年新浪微博开通之后,这个独特的新生事物就成为中国网民的福音,大家欢欣鼓舞地接纳并传播它,其迅猛之势不可估量,象牙塔更是它最喜欢的地方。许多高校大学生纷纷注册微博,刷微博正在改变高校学生的生活模式,无论是覆盖率还是活跃度都超越以往的传统媒体。2011年腾讯推出即时通讯的应用程序——“微信”,其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摇一摇、附近的人、扫二维码等功能冲击人们的认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之后,各种以“微”字冠头的新媒体就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微”媒介自诞生之日起就广受大众的追捧和喜爱,其低门槛和便捷性吸引了大批追随者和使用者,人们逐步走进话语狂欢的时代——“微时代”。
    “微时代”以微博、微信的开发为代表,促进了网络社交的迅猛发展,使信息共享越来越便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根本保障。“微时代”已经逐步走进网络大众的生活,影响着每个人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快捷的信息获取和交流的通道,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它既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快速发展的“伟”时代,也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沦为难以控制的“危”时代。“微时代”就像一把双刃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认真分析它所带来的影响,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尽量避免消极的作用,规避不利的影响,促进积极的作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朝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微时代”悄然改变网络大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结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系列报告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大学生具有接受新鲜事物快、彰显个性自由、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等特点,是“微时代”最直接的受益者、体验者和传播者。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调整自身,由传统的自上而下单线灌输教育过程转变为教育主客体之间双向传播的互动过程,充分利用微媒介发展的契机,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途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学生需要提升媒介素养,学校需要加强监督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发展模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令人惊叹,短短20多年的时间已经经历信息共享、信息共建、知识传承、知识分配等阶段,人类对交往速度和方式的巨大需求是互联网不断发展更新的催化剂,手机网络通讯设备则是“微时代”空前发展的助推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造就信息的极大繁荣,人们几乎每天都被海量信息所湮没,因此,短小精炼的信息深受网民的欢迎,“微时代”已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交关系和思维模式。微媒介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部分大学生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网络中多元文化相互交织,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都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应该有目的地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信息媒介素养、文化自觉意识、自我调控素质、自我教育意识等,共同努力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开阔认知视野、拓宽交往空间、乐于抒发情绪的机遇与过度依赖手机、造成认识偏差、降低信息主导的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创新教学载体,善用“微”宣传话语,开展“微”网络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境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行开拓创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人的发展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创新“微”话语,搭建“微”平台,培养“微”意识,建立“微”队伍,加强“微”管理等方面着手,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思想政治教育从思维到认识,从内容到渠道,从平台到管理,都亟待实现与微媒介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网络安全对思想政治教育牵一发而动全身,网络安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威胁来源和攻击手段不断更新变化,必须重视网络安全建设。微媒介对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也可以通过微媒介看出端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网络了解大学生的真实内心,积极回应他们关心和疑惑的问题,对错误看法及时引导和纠正,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为大学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传播大师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是一种使事情所以然的动因,而不是使人知其然的动因。” 每一种新媒体的产生必然导致新时代的来临,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就此接近我们,受到众多大学生的追捧,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微媒介因其信息便捷、快速、精炼等特征吸引了大批追随者和使用者,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阵地随之改变,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样化的价值观并存的现状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跟随“微时代”的潮流势在必行。我们需要抓住“微时代”的特点,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构建“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打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树立“微意识”,采取“微行动”,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净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立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对话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由课堂走向课下,由网外带到网内,由单一引为双向,由枯燥变成多彩,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书得益于作者申请的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思政课项目——“微时代”贵州地方高校思政课微交往研究,在之前的课题和发表论文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借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新浪微博、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等调查中心和企业发布的一系列数据,经过进一步思考、加工和编辑,最终形成《“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一书。本书共有七章内容,其中第一章是问题的提出,简要介绍微媒介的发展历程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第二章至第四章为一个板块,是对微媒介的主要代表(微博、微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展情况、影响作用进行双重分析;第五章至第七章分别从思想政治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校与社会三个层面对“微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提出意见和设想。希望本书在这个领域的探索,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贡献绵薄之力。

    编  者          
    2017年2月于河南许昌   

    ...查看更多
  1. 目录∥Contents
    第一章  微媒介:开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1
    第一节  人类迈入“微时代” 1
    第二节 “微”媒介与传统媒介 8
    第三节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嬗变 13
    第二章  微博: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27
    第一节  微博概述 27
    第二节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 34
    第三节  微博推动网络话语的流变 41
    第三章  微信:打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门户 54
    第一节  微信概述 54
    第二节  高校微信的思想政治教育 62
    第四章  微时代: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 76
    第一节  谨防“微”时代转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危”时代 76
    第二节  利用“微”时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伟”时代 83
    第五章  微话语: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新变革 91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重塑 91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100
    第六章  微言行:立足高校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的新常态 110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 110
    第二节  培养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意见领袖 120
    第三节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26
    第七章  微阵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管理 138
    第一节  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 138
    第二节  加强各方力量的监督和管理 144
    第三节  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活力 155
    参考文献 164
    后记 170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