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成都特殊地质条件下地铁盾构选型与施工关键技术

    作者:邓勇 管会生 任霄

    作者根据已有的研究经历、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结合成都地铁工程实际,针对成都地铁富含漂石的砂卵石地层、泥岩地层盾构施工和设计选型中遇到的问题,在盾构选型及关键参数的匹配,刀盘、刀具选择及寿命研究,盾构关键部件螺旋输送机的设计优化,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盾构超挖和后期沉降控制,盾构过污水管和桥梁等构筑物施工技术等难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对提高选型与施工质量有积极的意义。另外,对关键部件的可靠性与剩余寿命进行了拓展研究,对提高盾构机在特殊复杂工况下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本书研究围绕盾构机的选型和施工技术展开,紧扣特殊复杂地层条件下盾构机选型与施工中的关键问题,这也是编著本书的着力点。研究人员吸收了国内外盾构机的相关理论,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内容具有针对性、先进性、实用性等特点,丰富了盾构施工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同时也可为广大盾构设计、施工运用、维修改造等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冲击剪切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变形特性研究

    作者:王晓东 郑德斋 于春艳 胡梦诗 付建伟

    本书是一本关于冲击剪切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变形特性研究的专著。全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对沥青混合料在冲击剪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机理进行分析,重点介绍沥青路面在刹车荷载作用下结构层内部剪切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冲击剪切试验方法的可行性,沥青混合料在冲击剪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基于组构分析的沥青混合料在冲击剪切荷载作用下的演变规律,基于冲击剪切荷载作用下的级配优化方法等内容。本书的出版对沥青混合料在冲击剪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尼泊尔建筑发展史与建筑艺术研究

    作者:崔晓乐,李朝,陶姗,李晓秀

    尼泊尔位于南亚次大陆北端,历史十分悠久,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多元文化的汇聚之地。尼泊尔的宫殿、民居常常与寺庙交织相处,浑然天成;宫在寺中、庙在宫里等空间形态共同构成了尼泊尔建筑群落的特征,形成了今日尼泊尔被誉为世界“露天博物馆”的建筑特色,并成为喜马拉雅地域建筑艺术最为兴旺的国度之一。尼泊尔的建筑在不失传统特色的同时还吸纳了周边国家的建筑优点,并在历经千百年的洗涤与淬炼后形成了在世界范围内独具魅力的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在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建筑艺术之林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建筑顺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建立了一种既定的韵律和节奏,既满足了民众的实用功能需求,又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并根据人口发展、时代变更不断进行调适,构成了表象丰富且散发着浓郁人文精神的建筑空间文化景观,且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将通过五部分的内容研究尼泊尔建筑历史的发展与建筑艺术。第一部分:尼泊尔建筑的发展历程。回顾尼泊尔早期的建筑发展,着重研究李察维时期、马拉王朝时期以及沙阿王朝时期尼泊尔建筑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各阶段建筑艺术之特点。第二部分:尼泊尔建筑的主要类型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是研究企业安全管理的学术专著,在介绍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全书共有七章内容,分别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以及创新点,阐述与本研究有关的理论与文献,阐述相关理论综述与选择重点,阐述概念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阐述研究设计首先说明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与程序,阐述模型数据分析与结果。本书的研究结果可以用于科学地指导施工企业如何改进内部安全管理方法,指导政府安监部门优化政府施工安...查看更多
  2. 建筑行业的危险性和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关心和重视。建筑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生产也是建筑工人生命权益保障的最重要的议题。但我国建筑业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安全事故发生率及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远高于发达国家建筑业水平。统计资料显示,建筑安全事故有85%~95%是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所造成的,这些“三违”现象,与建筑安全主体即一线的建筑工人有密切联系。我国建筑工人人数高达四千万,而且其中农民工的比例达到80%。他们属于文化水平较低且工作环境危险的社会弱势群体,其职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由于建筑工人工作条件艰苦,露天作业量大,时间长,受气候条件影响大,施工流动性大,施工环境变化频繁,因此,该职业危险程度高。每年建筑安全事故频发,因此而丧生的建筑工人近千人,受伤者不计其数,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元。
    建筑工人是建筑安全的主体,而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庞大的建筑工人群体存在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不足、安全知识贫乏、安全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本书以建筑工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安全结果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改善安全结果。这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有效地监控建筑工人劳动过程的非安全行为以及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尽量降低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并更好地保障建筑工人的生命权益。本书对“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安全结果”模型在中国特殊背景情境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并对安全结果这个结果变量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突破了以往研究文献回避深入探索安全结果的局限,采用一手实证数据探索安全结果到底由哪些因素决定和影响,丰富了建筑安全的理论研究。
    本书第1章“绪论”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并简要介绍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以及整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及创新点。第2章“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与本研究有关的理论与文献,该章为全文的文献基础和理论依据。第3章“相关理论综述与选择”重点对以下两个方面的理论进行回顾和述评:一是行为学主要理论,二是安全行为与安全结果主要理论。本章对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和综述,并从上述相关理论中得到启示,在借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书的逻辑研究框架。第4章“概念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调研访谈,对每个潜变量进行了定义和解释,形成研究框架,并提出本书的研究命题和假设以待后文进行实证分析。第5章“实证研究设计”首先说明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与程序,其次阐述量表是如何形成的,包括说明各项测量问项的来源以及理论基础、产生过程以及编制的各个变量的初始测量问项。第6章“模型数据分析与结果”通过小样本的预调研对数据的收集过程和原则进行说明,然后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为假设检验奠定基础。之后,进行假设检验和结果分析,检验本书所提出的假设与理论模型是否成立,判定分析研究各假设具体支持状况。第7章“结论与研究展望”对本书研究作最后总结,包括三个部分:其一,归纳本研究主要观点和结论;其二,结合研究结论提出本研究对实践的启示;其三,总结和分析本研究的贡献、局限和展望。
    本书研究结果可以用于科学指导施工企业改进内部安全管理方法,指导政府安监部门优化政府施工安全管理政策等,对改善安全结果、降低建筑工人伤亡率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本书可供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政府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对本书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感谢李军教授、王建琼教授和周国华教授以及同事郭茜、曹振宇、徐进、郝利花对本书撰写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同学刘海琛、余波提供企业调研的机会,使得我们能收集到一手的数据。
    本书的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农民工安全感、公平感、群体效能感与集群行为结构机制及其政策研究”(2682017WCX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215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682017WCX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02064)、成都市软科学研究项目(2015-RK00-ZF)、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502147)的支持和资助。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的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便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查看更多
  1.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价值 8
    1.3  研究方法 10
    1.4  技术路线 11
    1.5  研究内容、框架和创新点 11
    2  文献综述 15
    2.1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研究综述 15
    2.2  安全氛围的相关研究综述 18
    2.3  安全行为研究评述 21
    2.4  安全结果测量的相关研究综述 24
    2.5  文献研究总结评述 25
    3  相关理论综述与选择 27
    3.1  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综述与选择 27
    3.2  行为学主要理论综述与选择 32
    3.3  安全行为与安全结果主要理论综述与选择 37
    4  概念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44
    4.1  基本概念的界定 44
    4.2  理论拓展—— 假设的提出 51
    4.3  假设与框架模型 55
    5  实证研究设计 58
    5.1  研究设计 59
    5.2  测量条款的产生 65
    5.3  本章小结 73
    6  模型数据分析与结果 74
    6.1  前测分析 74
    6.2  正式调研数据分析 85
    6.3  基于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的效度分析 93
    6.4  假设检验和结果分析 104
    6.5  ××在建房地产大型住宅小区项目建筑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116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126
    7.1  研究结论及其讨论 126
    7.2  学术贡献与实践启示 130
    7.3  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建议 135
    参考文献 138
    附  录 151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