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高速铁路动车组驾驶与运用

    作者:李冰毅 朱亚男

    全书共分4篇。第一篇动车组管理与运用常识,内容包括动车组运用管理、运用指标的统计、列车运行图及周转图等常识,是学生需要系统掌握的知识,也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第二篇铁路行车规章,内容包括行车信号、列车编组、列车运行及防护、行车闭塞法、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等,使学生掌握行车有关规定,增强安全意识。第三篇动车组司机一次乘务作业过程及安全生产,主要内容和依据是最新版《动车组操作规则》,介绍动车组司机标准化作业程序、行车安全装备、动车组检查保养及安全生产知识,使学生掌握动车组司机所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动车检修技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铁道机车专业、中等职业学校、铁路机务职工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动车组运用管理等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

  • 高速铁路概论

    作者:张仁朝

    本书全面介绍了高速铁路线路基础设施、客车车站、供电系统、信号与控制系统、通信系统、运输组织等基础设备的基础构造和基本原理 。全书共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高速铁路线路、高速铁路客车、高速铁路车站、高速铁路供电系统、高速铁路信号与控制系统、高速铁路通信系统、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磁悬浮铁路、中国高铁与“一带一路”战略,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铁道运输、电气、通信、信号、基础设施等相关专业的本科、专科生教材,亦可供铁路运输、机务、工务、电务、车辆等部门技术人员及干部、职工学习,并可用作铁路相关专业职工培训教材。

  •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基础(第2版)

    作者:彭其渊 文 超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行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时间价值观念的增强使缩短旅客在途旅行时间成为人们出行的普遍要求。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到今天,已显现出它们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负面效应。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能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新合金材料、制造业等高新技术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催化剂。这些新技术也成了产生高速铁路的土壤,高速铁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广深准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特别是代表世界高速铁路最先进水平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使我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铁路跨越式发展和六次大提速,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铁路运输速度慢、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的面貌。但是,面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铁路运输仍远远不能满足运输市场需求。
    针对我国铁路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世界铁路的发展趋势,加快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运输网,逐步完善运输条件,建成以高速铁路为主体的快速客运系统,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和客运的快速化、公交化以及货运的集装化、重载化和物流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高速铁路1.6万km以上,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通道,建成“四纵四横”铁路快速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并形成高速铁路网,以解决我国主要干线能力不足的问题,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已大规模展开,相关的运输组织理论和方法研究以及技术攻关工作正在不断深入,高速铁路的大规模运营时代即将到来。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的高速铁路里程已达到了1.1万km。为了适应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运输组织管理人才的需要,按照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特色人才培养的要求,作者在充分借鉴和参考吸收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研究团队在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列车开行方案、调度指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经过修改和整理,教材编写组于2009年出版了《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基础》第1版。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铁路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在高速铁路运输组织领域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新的经验和科研成果。因此,本教材编写组及时对教材进行再版,增加最新理论成果,提高本教材的适应性及可读性。
    该教材涵盖了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和通过能力、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天窗设置与维修计划编制管理、高速铁路动车组与乘务运用计划、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和高速铁路车站工作组织等八章。本书是为高等学校培养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和运营管理本科人才编写的教材,也可以作为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技术人员和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全书由彭其渊、文超、闫海峰和马驷共同编写完成。其中彭其渊完成第一章和第四章的写作工作,闫海峰完成第三章和第五章的写作工作,文超完成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写作工作,第二章由马驷完成,第八章由彭其渊和文超共同完成。全书统稿由彭其渊和文超负责。
    在编写过程中,杜文、王慈光、魏德勇、刘华、赵春雷、张骥翼等为本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及宝贵的指导意见,感谢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协作。
    在资料收集、调研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铁道部运输局、科技司、工程管理中心,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第一、二、三、四勘察设计院,武广、西郑、京津高速铁路公司以及京沪高速铁路公司等单位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热忱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书中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著作、教材、学术论文和有关文献,在此谨向这些文献的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本书涵盖内容较多,加之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及运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在不断发展,同时限于作者的水平,在全书内容的组织和文献材料的取舍方面,难免存在诸多不当和疏漏之处,热诚欢迎国内外同行和专家及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4年6月10日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中国轨道交通学术文库·高速铁路安全建设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系列丛书:高速铁路振动及噪声测试技术》系统地阐述了振动学与噪声学的基本原理、测试技术及其在高速列车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单自由度、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理论,确定性振动、随机振动信号分析方法,振动测试设备与信号处理,振动试验与系统特征参数识别,高速铁路振动、噪声测试、评价与控制。
      《中国轨道交通学术文库·高速铁路安全建设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系列丛书:高速铁路振动及噪声测试技术》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由浅入深,实用性强,既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振动与噪声研究、测试、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用书,也适合从事机械、轨道交通、车辆、线路、测试和维修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工作中参考使用。...查看更多
  1. 1 绪论
    1.1 概述
    1.2 高速铁路振动与噪声测试的意义
    1.3 振动与噪声的危害及容许标准

    2 振动测试的基本理论
    2.1 单自由度系统
    2.2 多自由度系统
    2.3 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2.4 系统参数模型
    2.5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3 振动信号描述与处理
    3.1 振动信号的分类与描
    3.2 确定性振动
    3.3 随机振动

    4 振动测试设备
    4.1 振动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4.2 激振设备与激振方式
    4.3 测振传感器
    4.4 数据采集
    4.5 信号的变换与调理
    4.6 振动测试系统的校准

    5 振动系统特征参数测试
    5.1 振动试验基本内容
    ……
    6 高速铁路振动测试
    7 噪声测试
    8 高速铁路噪声控制
    参考文献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