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法理学

    作者:周林

    法理学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本书稿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以适合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作为出发点,完整、准确阐述了法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

  • 中国律师、公证与仲裁法学

    作者:袁怀军

    本书集律师、公证法、仲裁法学为一体,一改以往法学教材适用面较窄的状况,充分适应了普通高校法学专业教学和法律职业人士的司法实践需要并将相关的基本内容、制度、程序、规则介绍的极具系统性与科学性,同时立足于我国国情,根据现实,结合相关立法研究动态,针对各模块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性探讨和研究,推动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 法律与生活

    作者:刘建军

    《法律与生活》是为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未来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编写的教材。本教材既紧扣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法律教学的内容,又依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努力使大学生掌握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所需法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达到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规定的学科知识要求;希望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熟悉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法律常识教学内容,未来更好地胜任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岗位搭建并拓展法律知识平台。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为大学本科教材。法律社会学是法律学和社会学交叉的边缘学科,其关注重点在于现实社会中法律现象的经验事实、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行和实际状态。基于此,本书主要介绍了法律社会学相关概念、中外古今研究历程,探索了法律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以及基本的组织结构,尝试进一步厘清中国法律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探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书中还包含了法律社会学的具体实施和操作方法。书稿对于向学生介绍法律社会学这一新兴分支学...查看更多
  2. 前  言
    法律学是严谨的逻辑实践艺术,社会学是富有想象力的科学事业。在不同环节、不同类型的交叉,就有了法律社会学,将法律置身于社会的背景之下,同时用法律规范解决社会问题。时至今日,法治把“人”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法律从来不是孤立于社会的存在,她因民而生,为民服务。如何将僵硬的法律条文和生动的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一直都是我们探讨的话题。
    一部法律的出台并不意味着它的贯彻、落实可以在社会生活中顺利、良好的进行,也不意味着它的功能可以得到完全体现。我国的许多明文法律规定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落实。为什么法律条文的愿景是一个样子,在社会现实中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或阻碍了法律规范在社会中的良好运行?这些积极、消极因素对法律规范运行、法律功能实现具体有哪些现实的影响?如何能够在现有社会环境中减轻或削弱其中的消极因素?在此过程中,又会对现存法律规范产生何种影响?所有这些都需要在法律社会学研究中找到答案。
    《苏轼传》中提及:“因法便民,民赖以安。”卢梭也曾言:“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律从来都是不是孤立存在的,她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法”从水,“平之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既凸显了法的公正正义,也体现了法不仅要靠国家暴力机器来保障,还要潜移默化地将法律条文与社会规范相融合,内化于心。法律社会学关注重点也从来都不是法律规范本身的逻辑体系或价值目标,而是在现实社会中法律现象的经验事实、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行和实际状态。再美的法律条文如果不能作用于社会,就如同虚设,立法者所要建立的法律秩序、社会规范也就不可能实现。所谓“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在建设法治中国的今天,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本书介绍了法律社会学相关概念、古今中外研究历程,探索了法律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尝试进一步厘清中国法律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探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法律社会学的具体实施和操作方法,希望能够为读者建立起法律社会学的初步认识,为中国法律事业发展尽绵薄之力。
    本书由谭全万担任主编,郭潇嵋、臧肖担任副主编,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论文、著作和教材,恕不一一列明,在此谨向这些论著和教材的作者致谢。同时,本书编写中得到许传新、王明成、李海梅、唐佳、茆长宝、邓力源等同仁的有益意见与建议,深表感谢。



                                                       编 者
                                               2017年6月26日
    ...查看更多
  1. 目  录
    第一章  什么是法律社会学 1
    第一节  法律社会学的涵义和研究对象 2
    第二节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框架 4
    第二章  法律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7
    第一节  经典法律社会学家及其理论 8
    第二节  近代法律社会学家及其理论 12
    第三节  当代法律社会学家及其理论 18
    第三章  法律的社会基础 23
    第一节  法律的社会驱动力 23
    第二节  影响法律的多个变量 29
    第三节  中西方法律的演变 37
    第四章  法律的社会化 41
    第一节  社会化的概念 41
    第二节  法律的社会化 44
    第三节  法律社会化所涉及的领域 53
    第四节  法律社会化的具体表现 55
    第五章  法律机构的组织结构 59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结构 59
    第二节  法律机构的组织特征 60
    第三节  法律机构的结构 63
    第四节  功能视角下的法律机构 72
    第六章  法律与社会冲突 77
    第一节  社会冲突概说 77
    第二节  法律与社会冲突 81
    第三节  法律制度内外的冲突 82
    第四节  法律与我国的社会冲突 88
    第七章  法律与社会控制 92
    第一节  社会控制 92
    第二节  法律与社会控制 98
    第三节  对越轨、社会问题、社会危机的社会控制 103
    第八章  法律与社会变迁 112
    第一节  社会发展、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112
    第二节  法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17
    第三节  法治与生活方式 126
    第四节  法律与社会变迁关系研究 129
    第九章  中国的法律社会问题 130
    第一节  中国的法治进程 130
    第二节  转型时期的纠纷解决 136
    第三节  当前中国的社会冲突 146
    第十章  法律社会学研究 150
    第一节  方法论 150
    第二节  基本方法 155
    第三节  操作方法 164
    第四节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过程 170
    第五节  法律社会学研究视角的拓展 175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