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社区灾害管理最佳实践案例

    作者:张建, 任翠华

    本书通过案例详细介绍北川灾害管理试点项目绵阳市行政学院培训团队的实践活动,挖掘并总结社区群众在地震中的经验和本土知识,结合灾后重建中社区存在的生计问题的深度思考,旨在促进乡村可持续性生计及经济发展。为从事该项工作的工作者提供实践指导。

  • 中国彩灯(第一辑)

    作者:戴燕灵

    全稿围绕彩灯特别是自贡彩灯、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在现在社会的发展思路等展开,从不同的角度对彩灯、自贡灯会、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全书一共分为五个版块,包括“博物馆实践”“灯会传承”“彩灯创新”“文化拓展”等,前三个版块的文章,溯源彩灯历史,凸显其浓厚的文化韵味;聚焦彩灯的现代转型,将其与现代工艺、现代生活、现代审美结合,提出了彩灯现代化发展的新思路。其中,也对传统灯会的现代化发展、文化公园的现代化管理、博物馆的现代化完善做出了创新性的思考。除了自贡灯会,也对重庆地区的民间龙灯艺术的传承和新变、源远流长的秦淮灯会的历史和发展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文化拓展”部分,聚焦分餐制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概况,阐述了分餐制的历史渊源、演变、最终成型、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地位等,让读者对分餐制有了一个较为初步却又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济大学附职校感赠罗南陔的木牌”一文,是一篇考古类的文章,文中对该木牌的历史背景、木牌中的文字解读、木牌的文化史和社会史意义都进行了阐述。“海天文化”一文,则对现代彩灯企业的代表进行了文化和发展思路方面的论述,为现代彩灯企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楷模。整本书稿的内容以彩灯和灯会文化为主,又辅之以其他文化类型的论述,图文并茂,内涵丰富。

  • 贵州历史与文化

    作者:申满秀 主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贵州历史发展的轨迹,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然环境决定的。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与川、滇、桂、湘四省区接壤,全省总面积17.6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7%,贵州处于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大斜坡地带,地势起伏,差别较大。最高层为海拔2900米(赫章境内的韭菜坪),最低处海拔137米(都柳江河谷)。
    贵州地形复杂,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坝子)。其中高原、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87%,丘陵占10%,盆地占3%。因此,贵州是一个多山地区。贵州不仅山多,而且挺拔,明代学者王阳明在《重修月潭寺公馆记》中这样写道:“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这段话生动地描写了云贵高原的地理特征和磅礴气势,也是云贵高原地理特征的真实写照。就贵州省来看,著名的山脉有西北部的乌蒙山,北部的大娄山,中部的苗岭山脉,雷公山是它的最高峰,在东北部森林茂密,山势峻峭,主要山脉有武陵山,梵净山是它的主峰,海拔2500多米。在山与山之间形成了许多坝子,因此,一些学者把贵州文化称为“坝子文化”。坝子文化是一种较封闭的文化,受这种文化的影响,贵州老百姓的思维就相对显得比较保守,不容易接受其他先进文化。贵州地形属于喀斯特地形,其特点:
    一是岩溶风光瑰丽多姿。著名的溶洞有安顺的龙宫、织金的打鸡洞、镇宁的牛洞、铜仁的九龙洞、贵阳的白龙洞等,正是这种喀斯特地貌,铸就了贵州著名的黄果树瀑布。
    二是矿产、水资源丰富。贵州省现已探明的矿产达64种,储量名列全国前十名的有30种之多。汞、硅石、光学水晶储量名列全国第一,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贵州省水能源居全国第六位,水流域面积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乌江、清水江、赤水河、红水河(今南、北盘江汇合处)和都柳江等五大水系。它们分别属于我国的长江和珠江水系。由于贵州省是山地地形,降雨量相当丰富,年平均降水在900~1500毫米,分在60多天,并且分布不均,贵州西部雨少,中部和东南部雨水相对较多,而夏秋两季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这就决定了贵州阴天多,阳光不足,日照少,四季不分明。所以,旧时的人们形容贵州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
    贵州地形从总的来说是不利于发展的,作为一个典型的内陆省份,搞对外开放,必须借海出洋,这就增加了经济成本,对于经济本来就不发达的贵州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但是贵州的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即便在隆冬季节的1月,平均气温也有1~10摄氏度;盛夏的7月平均气温17~28摄氏度,全年平均气温10~20摄氏度,这就形成了贵州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第二春城”之称。这对于贵州发展旅游业又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这里居住着汉、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壮、瑶等十多个民族,其中汉族占70%以上。2003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贵州人口3837.28万多人,其中,汉族2383.95万人,占总人口的62.15%,少数民族1453.33万人,占总人口的37.9%。贵州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开发贵州,不断推动着贵州历史向前发展。
    居住在贵州的兄弟民族中,苗族人数最多。人口超过10万的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等民族。其中苗族约369万,布依族约248万,侗族约140万,土家族约103万,彝族71万,仡佬族43万,水族32万,回族13万,白族12万。
    1. 苗  族
    苗族在贵州分布最广,几乎每一个县都有。但苗族人口集中的地区主要在黔东南、黔南。关于苗族的来源有三种说法:
    其一,三苗说(三苗指苗、瑶、壮)。据说在尧、舜、禹时代,三苗的祖先就生活在江淮荆州一带,以后迁入洞庭湖一带,进入湖南中部。唐宋时期才迁入贵州。《史记·吴起传》记载“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彭蠡指鄱阳湖)。因此,一些学者认为三苗是苗族的祖先。
    其二,羌族说。《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说明羌族与三苗有关,这段史料主要反映禹时三苗曾被禹所打败,一部分人被俘,流放到三危(今甘肃敦煌一带),与氐羌族融合,宋元时期他们迁入云南,从云南进入贵州。
    其三,盘瓠说(这种说法是从苗族的图腾崇拜引申而来)。
    关于苗族的称呼,蚩尤时代叫三苗,商周春秋时叫“南蛮”,秦时在黔中地区设置黔中郡,故苗族又叫“黔中蛮”,西汉时改黔中郡为武陵郡,所以苗族又被称为“武陵蛮”。东汉、唐宋时期,苗族主要居住在沅江的五条支流附近,故称“五溪蛮”。南宋时,才有“苗族”的专称。清朝以后苗族的称呼较多,主要根据他们的习俗、居住地、服饰等来称呼,如“花苗”,同时又有大小花苗之分。此外,还有青苗、黑苗、木梳苗、短裙苗、清江苗、青山苗,等等。
    2. 布依族
    布依族与广西壮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渊源关系,其语言、风俗多有近似之处。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南、黔东南、安顺、贵阳市等地。布依族属于古越人的一支,称骆越人。战国时住在红水河(今南、北盘江),汉时迁贵州。汉以后的史书称布依族为濮或僚,蕃、番等,汉以后“骆越人”这一称呼逐渐消失。唐以后,称布依族为“番蛮”“牂牁(音zāngkē)蛮”“都匀蛮”,明清以后开始称仲家,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布依族。布依族的生活习惯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好以青帕缠头及腰,妇人长裙细摺”。二是“喜楼居”,即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
    3. 侗  族
    侗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黔东北地区,以及湖南、广西、贵州三省毗邻的地带(黎平、榕江、从江、锦平、天柱、镇远、剑河、三穗、荔波等县,其中以天柱侗族最集中)。魏晋南北朝时侗族称“僚”,唐朝以前称越人,明以后称侗人。侗家的鼓楼、风雨楼是侗族建筑的艺术结晶,其建筑风格古雅、独具匠心。
    4. 彝  族
    彝族主要分布于黔西北和黔西南地区。彝族原属于西北羌族的一支,战国之际沿横断山脉南迁,依次进入云南、四川,最后到贵州。彝族有自己的文字,如《消灾经》;传统节日有火把节。
    5. 水  族
    水族主要居住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属于百越中的一支,原住在广西地区,唐宋时进入贵州。一般认为水族的名称是由其靠水而居而得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采用文献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从效率视角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展开研究,理论阐释效率视角下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对促进义务教育公平的价值,再通过个案研究进行实证检验;寻找影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结合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和资源配置效果,提出了效率视角下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对策建议。本书力图创新,研究选题上,以实现教育公平这一价值目标为出发点,论述了基于效率视角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查看更多
  2. 我国义务教育公平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还需要继续探索义务教育公平实现的途径。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公平,实质是高质量的教育公平。教育资源配置的目的是保障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并且教育资源只有与教育结果或者其他教育目标联系在一起时,才能起促进教学的作用。显而易见,义务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与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紧密结合的。教育实践评估中,不能简单地将某些特定的教育资源投入数量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依据。人才培养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中实现,意味着人才培养是教育资源配置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与人才培养过程结合起来才能检验教育资源配置是否科学合理。
    效率涵盖了教育资源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以及教育质量,它通过义务教育资源分配和利用两个环节实现。从效率视角配置教育资源,可以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从可利用的资源中增加实现既定产出的可能性,进而弥补义务教育资源的短缺,降低教育资源冗余;通过效率评估,可以发现教育资源配置短缺的学校或者地区,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精准投放,促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这一切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教育质量是效率的核心要素。可见,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是全面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是判断教育财政体系运行实效的依据之一。因此,基于效率视角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是我国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中需要加强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教育资源配置是教育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经济学中实证分析就是依据现象自身运动的实际情况,来解释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或者说,用实证分析描述现象“是什么”,以及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本书用实证与规范研究发现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和问题,实证部分主要采用一些计量经济学模型—— 数据包络模型、统计分析方法和调查研究法。规范分析部分将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提出以效率视角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以及如何配置教育资源的建议。
    具体而言,本书主要采用文献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借助文献,理论上论证效率视角下配置教育资源,可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必需的教育资源投入、合理分配并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教育资源投入、合理分配并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也是教育质量实现的基础;教育质量又是效率的内涵之一,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必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前提。因此,基于效率视角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对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具有独特价值。接下来就是“基于效率视角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并进行效率评估。选择贵州省毕节市作为个案,将毕节市义务教育学校视为多投入、多产出的生产单元(DMU),运用产出导向的(DEA)数据包络模型评估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在对样本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估,对生产函数建模(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时,有必要定义投入、产出指标,衡量投入产出指标的水平以及(最后一项要点)投入产出的过程;必须根据总体资源水平考察效率水平的差异,同时运用DEA的资源配置效率评估方法,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其分析结果,尤其是改进效率的投入和产出目标值时,往往只能被视为达到“满意”效率的可能方案,是否可行一定要结合教育资源配置的实践和现实情境来判断。评估教育资源配置效率,首先需要分析教育资源投入、产出,描述投入产出的过程,为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寻找提高效率的对策建议奠定事实基础。因此在评估效率之前,首先利用 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了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教育产出包括数量和质量,而教育质量又是效率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果也是教学过程实施的质量,或者是以学业成绩为核心的义务教育质量。本书利用SPSS20.0分析了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果,对毕节市教育资源配置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做皮尔逊相关分析,发现教师是教育生产活动中重要的投入变量,教育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取决于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和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因此,运用调查法发现的问题可以解释数据统计分析背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行为。
    研究发现,贵州省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和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校际不均衡;毕节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业成绩普遍不高,校际学生学业成绩存在差距;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与学生学业成绩呈负相关。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一般,低效率学校教育资源投入的11个指标都有冗余,意味着教师的专业水平低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导致毕节市教育资源配置低效率;毕节市规模低效率学校大多处在规模递增状态,说明这些学校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增加这些学校教育资源投入,可以提高学生教育质量;教育资源要素组合不科学,比如教师高级职称比例过低等;义务教育资源校际分配不均衡;教师职称和学生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但是教师职称评定不是县级层面的政策问题,因此对贵州省义务教育教师职称政策以及教师职称现状展开研究,发现贵州省义务教育学校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过低,未定职称的教师比例很高,和毕节市教师职称层次结构水平持平。
    本书的研究目的不是单单寻找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途径,而是要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因此,本书注重于理论阐释效率视角下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对促进义务教育公平的价值,再通过个案研究进行实证检验,寻找影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结合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和资源配置效果,提出效率视角下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对策建议。
    本书力图创新,在选题上,以实现教育公平这一价值目标为出发点,论述了基于效率视角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观点,通过个案研究实证了基于效率视角配置义务教育资源,能够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必需的投入、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并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可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采用实证调查的事实和统计数据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构合理,数据翔实,分析透彻,针对主要问题的讨论具有创新性。深层次分析了贵州省毕节市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效果和效率以及影响因素,且建设性地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
    由于研究能力、研究方法以及历史数据获取难度等方面的限制,本书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只进行了贵州省毕节市的个案研究,所得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本书的不足之处将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完善。

    张亚丽    
    于黔西北学院小区
    2018年6月30日
    ...查看更多
  1. 导  论 1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二、核心概念界定 6
    第一章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的相关进展 16
    一、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研究 16
    二、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式 21
    三、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 23
    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的研究 24
    五、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果的研究 26
    六、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 27
    七、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33
    第二章  研究设计 35
    一、研究目标 35
    二、研究对象 35
    三、研究思路 38
    四、研究内容 39
    五、研究方法 40
    六、研究的重难点和拟创新点 43
    第三章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 44
    一、教育公平的理论 44
    二、教育生产函数理论 54
    第四章  贵州省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问题 63
    一、技术路线与指标选择 63
    二、贵州省毕节市初中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问题 64
    三、贵州省毕节市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和问题 71
    四、贵州省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归因 88
    五、本章小结 90
    第五章  贵州省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果 91
    一、技术路线与指标 91
    二、贵州省毕节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业质量 94
    三、贵州省毕节市学生学业质量与教育资源的相关性研究 103
    四、本章小结 113
    第六章  贵州省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115
    一、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估模型的构建 115
    二、贵州省毕节市初中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 119
    三、贵州省毕节市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132
    四、本章小结 143
    第七章  贵州省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144
    一、教育资源短缺导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低效率 144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低效率 149
    三、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导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低效率 151
    四、教育管理问题导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低效率 156
    五、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导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低效率 158
    第八章  效率视角下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 166
    一、加大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力度 167
    二、调整教育资源要素结构,充分发挥教育资源效力 172
    三、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173
    四、加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74
    五、完善义务教育教学监督机制 183
    六、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教育问责制度 186
    七、完善教育政策法规 190
    后  记 192
    ...查看更多
  2. 张亚丽,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 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政策。主持了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讲“教育研究方法”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