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尼泊尔建筑发展史与建筑艺术研究

    作者:崔晓乐,李朝,陶姗,李晓秀

    尼泊尔位于南亚次大陆北端,历史十分悠久,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多元文化的汇聚之地。尼泊尔的宫殿、民居常常与寺庙交织相处,浑然天成;宫在寺中、庙在宫里等空间形态共同构成了尼泊尔建筑群落的特征,形成了今日尼泊尔被誉为世界“露天博物馆”的建筑特色,并成为喜马拉雅地域建筑艺术最为兴旺的国度之一。尼泊尔的建筑在不失传统特色的同时还吸纳了周边国家的建筑优点,并在历经千百年的洗涤与淬炼后形成了在世界范围内独具魅力的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在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建筑艺术之林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建筑顺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建立了一种既定的韵律和节奏,既满足了民众的实用功能需求,又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并根据人口发展、时代变更不断进行调适,构成了表象丰富且散发着浓郁人文精神的建筑空间文化景观,且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将通过五部分的内容研究尼泊尔建筑历史的发展与建筑艺术。第一部分:尼泊尔建筑的发展历程。回顾尼泊尔早期的建筑发展,着重研究李察维时期、马拉王朝时期以及沙阿王朝时期尼泊尔建筑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各阶段建筑艺术之特点。第二部分:尼泊尔建筑的主要类型

  • 视觉梅山

    作者:蒋秀召

    本书是有关梅山民间美术方面的学术著作,作者在经过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湖南梅山地区的实用美术、节令美术、祭祀美术、装饰美术等形式进行介绍,充分挖掘了民间美术形式。本书全面介绍了梅山民间美术,对于弘扬梅山民间美术,传承梅山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石说盐语——自贡盐业碑刻研究

    作者:彭雨禾,陈述琪

    本书是“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丛书”之一,是对自贡盐业相关碑刻进行辑存和研究的一本著作。盐的发展历史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研究盐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通过盐文化所蕴含的特殊价值联系与之对应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及人文精神。自贡盐业的生产场地留下了众多碑刻,记录了自贡清末民初盐业繁荣的历史。研究这些碑刻产生的原因、碑文文字、分布状况、艺术技艺等方面,有助于进一步厘清自贡地区盐业发展过程、社会经济、民风民俗等。全书分为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富顺区、荣县四区两县6个篇章,分别罗列整理了区域内的碑刻遗留情况,通过碑刻照片、拓片、相关资料等方式清晰地展现了碑刻的原貌和关联成因,为研究自贡各方面情况提供了大量的实物例证。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文以美国雕塑家、艺术理论家威廉·塔卡的《雕塑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Sculpture)中的雕塑观为基准,来研究现代雕塑语言的本体性,且将这种“本体性”规定为“作为‘自定的物’”。作为“自定的物”的雕塑不再以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来评判自身,它自有一套评价体系。这套体系就是“物”。为了更加清楚地展开研究主题,行文开篇首先就对雕塑本体语言研究的理论语境—...查看更多
  2. ∣前  言∣
    20世纪90年代,中国雕塑界出现了所谓的新文化雕塑创作。这是继20世纪40年代的“红色雕塑”,1949—1979年间的社会主义和现实主义雕塑,1979年的苏联模式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形式主义”等雕塑艺术思潮之后所出现的新的探索方向。它以隋建国、徐冰、朱成、焦兴涛、展望等艺术家为代表,是具有中国造物“心物感通”“天地境界”精神的雕塑。一句话,就是具有物感状态的雕塑。
    关于雕塑创作上的物感或“物性凸显”的现象,中国雕塑理论界并未系统地涉及。与国内情况不同,无论是在雕塑创作还是理论阐述上,西方雕塑界对于雕塑上的“物性凸显”现象都有一个历史性的研究脉络。19世纪罗丹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现代雕塑创作的开始。他使雕塑从特殊题材与功能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赋予它们以内在的生命,并将形(体)、材料、重力作为目的自身来进行关注。之后,紧随罗丹的步伐,西方雕塑界涌现了一批开始把雕塑作为一个自定的物而非其他来进行创作的雕塑家,如布朗库西、毕加索、马蒂斯、德加等等。而在理论上,从莱辛到格林伯格、弗雷德,西方诸理论家都在为门类艺术自我存在的独特性寻找合法性证明。具体到雕塑,正如格林伯格所言,回到最为原初的材质本性之中便是其作为门类艺术不可还原的本质。雕塑不再作为再现或表现的手段,也不再作为题材和功能的附庸,而是作为自身来进行立体构成的探索。
    基于此,《雕塑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Sculpture,1985)—— 英国雕塑家与艺术批评家威廉·塔卡(William Tucker,1935)的理论著作—— 中对雕塑观的引入与研究,无论是其雕塑的物感创作还是对其物感理论的阐发,对于现代雕塑的发展以及中国雕塑创作和雕塑理论来说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在《雕塑的语言》这本书中,作者威廉·塔卡对雕塑作为“自定的物”这一核心要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纵向上,它涉及了不同时代雕塑家的雕塑创作与作品,排除细枝末节,围绕雕塑本身来说问题;在横向上,形(体)、材料、重力、结构、平衡、体积等成为它阐述的重心。因此,本书将研究内容定为威廉·塔卡的《雕塑的语言》的雕塑观,且以物性凸显为核心。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展开研究主题,本书开篇首先要将现代雕塑物感创作的理论语境,包括启蒙现代性的悖论、审美现代性的诉求以及物感内涵等交代清楚。接下来的第二章着重论述研究主题—— 威廉·塔卡的雕塑观,对其雕塑观的物性凸显方面进行层次分析,并最终概括其“物性凸显”的面向为何。第三章讨论塔卡的雕塑观对现代雕塑的意义,以及其对中国雕塑的创作与理论来说的启发何在。
    威廉·塔卡这本书中以雕塑作为自定的物(或物性凸显)来进行的雕塑观梳理是该书的亮点,同样也是本书对其心有戚戚焉之所在。
    ...查看更多
  1. ∣目  录∣

    绪  论 1
    第一章  作为“自定的物”
    —— 现代雕塑本体语言研究的理论语境 12
    一、现代性的悖论 13
    二、审美现代性的诉求 18
    第二章  威廉·塔卡及其雕塑观 24
    一、威廉·塔卡其人及其雕塑观 24
    二、威廉·塔卡《雕塑的语言》的雕塑观综述 28
    三、“物性凸显”(或物感)的面向分析 30
    四、威廉·塔卡雕塑观的物感层次分析 41
    第三章  威廉·塔卡雕塑观的意义 83
    一、威廉·塔卡的雕塑观对现代雕塑的意义 84
    二、威廉·塔卡的雕塑观对中国雕塑及雕塑理论发展的意义 86
    结  语 92
    参考文献 95
    ...查看更多
  2. 杜娟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艺术生产与文化产业方向在读博士  谭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中西比较艺术学方向在读博士;四川传媒学院综艺影视学院音乐系教师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