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党的组织建设

    作者:中共大竹县委

    本书是对大竹县党的组织建设的改革实践做出的生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是对县域转型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目标任务作出的理性分析与思考,是对进一步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县域党的建设的重点和路径提出的对策与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循环递进:“一带一路”倡议创造的内外市场及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新契机

    作者:蒋玉石 张红宇

    本书的主要特点:一是从宏观层面整体解读了“一带一路”对中国市场和大中小企业的影响,站在整个产业(行业)的立场帮助大中小企业进行合理定位;二是系统地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产业整合与我国大中小企业成长的关系;三是综合国内外市场环境,分析了我国大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四是提出我国大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在坚持我国民族原则和国家利益的同时,要主动作为和创造性学习,积极适应国际标准和遵守当地礼仪,带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去发展当地经济,从而为沿线国家(地区)的当地民众带去更多的福祉。

  • 阳明心学摭论

    作者:王晓昕, 著

    本书是贵阳学院阳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的阳明心学研究成果之一。内容包括阳明“为学之变”、阳明“为教之变”、阳明之“立言”、“致良知”与“物自体”——阳明与康德的哲学比较、阳明学研究的多维度思考、阳明“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和谐与“和而不同”、儒学与现代人的精神家园等十五章内容,并附录有阳明先生年谱以及张清河教授的“喜谈《阳明先生集要》”,是2009年版《阳明学摭论》的修善、提高与升华。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是研究二程(程颢、程颐)理学体系建构的专著。作者认为,程颢和程颐的理学构建是以其全新易学观为基础的,是借助开显易学中的宇宙图景、性命之理、修养工夫和境界哲学的新内涵,并涵摄吸收《四书》等典籍中的思想资源来实现的。作者立足易学视野,通过分析程颢、程颐的易学特色及其思想异同,阐明了他们的易学分别在其理学体系构建中所起的统摄作用和基础作用。本书由六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引言;易学语境下二程全新总体宇宙...查看更多
  2. 程颢和程颐的理学建构是以其全新易学观为基础的,是借助开显易学中的宇宙图景、性命之理、修养工夫和境界哲学的新内涵,并涵摄吸收四书等典籍中的思想资源来实现的。程颢从天地的生化日新入手,对“生生之谓易”加以诠释,建构起生生日新的世界,认为天理是天地生化日新的本体依据。天理落实到人身上,就是个体的性命之理。个体可以在生活中“即事尽天理”,成就与物同体的大写的我。程颐从万事万物生生不息的视角入手,建构起万象共生、物我一理的有机整体世界。程颐把变易看成天地万物存在的总原则,认为变易的所以然是天理,提出了随时取义以从道的理念。在程颐看来,个体顺应天理的要求,就是在参赞天地之化育,就可以达到与理为一的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二程易学研究的结束之日,即其理学体系建构的完成之时。而程颢、程颐思想的异同、互补,则造就了二人不同的人格气象。本书试图厘清程颢和程颐的思想异同,阐明他们的易学分别在其理学体系建构中所起的统摄作用和基础作用。
    本书由六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首先对程颢和程颐思想研究的概况进行了梳理,进而阐述了探讨易学视野下的二程理学建构的意义和研究思路,并交代了本书的研究方法。现当代学者已经从理学、易学、礼学等多个视角,对二程的思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在程颢易学及其与程颐易学的异同、程颢易学与其理学体系建构的关系、程颐易学与其理学体系建构的关系等方面,学界的研究尚嫌不足,也有继续探讨的必要。因此,本书拟从宇宙图景、性理之学、工夫进路以及境界追求四个方面,阐发程颢和程颐的易学对于其各自理学建构的作用,厘清他们思想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说明二程人格气象的异同正是由其思想的异同所决定的。在研究方法方面,本书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传世的程颢和程颐的文献资料加以梳理,并将其作为研究文本。其次,基于易学天人之学的特点,阐明程颢和程颐通过阐扬《易》中已有的本体思想、性命之理、修养工夫和境界哲学等内容,加上涵摄融会此前的典籍和前人研究成果,实现自身理学体系建构的过程。最后,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置身于二程理学形成的历史文化语境来还原他们建构理学体系的原貌,并阐明研究程颢和程颐理学体系的建构,既有利于促进儒学在当代的复兴,又有助于实现中华文化复兴。
    第一章,易学语境下二程全新总体宇宙图景的开显。这一章试图还原二程以其易学来建立宇宙图景的过程,并阐明他们对天理诠释的异同之处。本章首先阐述了程颢和程颐之前儒家宇宙本然研究范式的转换。《易》描绘了生化日新、异彩纷呈的天人万象之道,汉唐经学将其理解为天人同构、一体贯通的生活世界。但是,儒家并未建构起自身的本体论。程颢和程颐对汉唐经学注重经义训诂的解经模式提出了批评,并对玄学本体论加以转化,将天理确定为万物背后的形而上根基和价值依据。尽管二人都以天理为终极的根基根据,可是他们对天理的理解却同中有异。程颢从生生之理中体贴出了天理,并将仁与天理通而为一,描绘了一幅生化日新、天人本一的全新总体宇宙图景。在这一宇宙图景中,天地创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主客之分被超越,天地人物之间呈现一体互通、内在互连的态势。程颐从天道生化日新的原因入手,强调“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天理是万物背后的本体依据,进而勾勒出万象共生、物我一理的有机整体世界。在这一世界中,主客之分被凸显,天地人物之间呈现异彩纷呈、天人合一的情形。
    第二章,性理的易学新内涵与理学心性论的确立。本章阐述了程颢和程颐对《易》中的性命之理的阐扬,并说明他们正是以性理的易学新内涵为基础来建构其理学心性论的。周敦颐将研究《易》的重点由阴阳之理转换为性命之理,程颢和程颐光大了《易》中的性命之理,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了理学的心性论。他们借鉴了张载的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二分的解释范式,将人性划分为天命之性和生之谓性。程颢认为,人人皆有完善自足的、绝对善的本然之性;这一本性来源于天理。在程颢看来,天地间并不存在纯粹的本然之性,只有具体的人物之性。而具体的人物之性,又是天理与气结合后的产物。程颢用《易》中的“各正性命”来说明天理的实现过程,认为天理流注到个体身上就体现为不同的性命。具体的人物之性已经是“生之谓性”,不再是本然之性。由于本然之性和“生之谓性”都是性,故他不对性、心、情做严格区分。与程颢不同,程颐认为,只有本然之性才是性,“生之谓性”是气禀的产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性”。程颐强调心分体用,心之体为性,心之用为情。程颐认为,性为未发,是至善的;情为已发,有善有恶。程颐还使用体用范畴,对仁与爱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全新的解释。
    第三章,易学工夫论新内涵的凸显与理学工夫论的建构。本章重建了程颢和程颐对《易》中的修养工夫的阐扬,并以此为框架建构自身理学工夫论的过程。在易学的宏大视域中,程颢和程颐汇通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等典籍中的工夫思想,提出了自身的理学工夫论。程颢吸收了周敦颐观万物生意的修养方法,提出了以识仁和定性为特色的理学工夫论。程颢重视向内的直觉体验,把格物穷理看成识仁的同义词,又把养气看作定性的手段,还将循理无违当作工夫进路的高级阶段。程颐把周敦颐的“主静”改为“主敬”,还借鉴了王弼的“性其情”,建构了以持敬和穷理为特色的修养工夫。程颐立足于主客二分,认为格物穷理离不开诚敬,主张通过涵养正气来处理性情关系,要求个体循理而为。
    第四章,易学理学二而一视域下的理想人格与理想人生。这一章再现了程颢和程颐对《易》中的性命之理的发扬,并说明他们在易学理学二而一的视域下建构了自己的境界哲学。《乾卦·文言传》中的“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已有明确的境界意味。他们对《易》中的境界论予以发扬,并通过对前人境界哲学的涵摄吸收,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境界哲学。程颢把仁者与圣人贯通起来,建构起万物一体、天人本一的圣人境界。在生活中,程颢待人宽和,给人以“如坐春风”之感。这正是程颢所追求的圣人境界的现实化。程颐对仁者和圣人做了区分,树立起天人合一的境界哲学。在待人接物时,程颐给人以庄重严肃的印象,展现出注重道德践履的贤者气象。尽管程颐所展现出来的是贤者气象,可是,他所孜孜以求的仍然是天人合一的圣人境界。
    第五章,二程的历史地位、后世影响及现代价值。本章总结了程颢和程颐的易学解释范式、理学建构模式及其理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后世影响和现代价值。在后世,程颢和程颐的易学解释范式、易学思想和理学思想都发挥了重大影响,他们也因此得以从祀孔庙。他们建构理学体系的行为,体现了宋代理学家的文化自觉,也对后人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当代,他们的思想仍然可以为民族文化复兴,为建立天人和谐、人我和谐的社会发挥正面作用。
    ...查看更多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003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得失 007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024
    易学语境下二程全新总体宇宙图景的开显 030
    第一节  宇宙本然研究范式的更新 033
    第二节  天理本体地位的确立及其内涵 043
    三节  程颢建构的生化日新、天人本一的
    总体宇宙景象 065
    第四节  程颐眼中的万象共生、物我一理的
    有机整体世界 073
    性理的易学新内涵与理学心性论的确立 082
    第一节  性理研究范式的转换 083
    第二节  程颢对易学性命之理的新阐释及其
    理学心性论的建构 092
    第三节  程颐易学的性命之理及其理学心性论的确立 102
    易学工夫论新内涵的凸显与理学工夫论的建构 118
    第一节  二程工夫进路的思想渊源 119
    第二节  程颢的易学工夫论新内涵及其
    理学工夫论的建构 126
    第三节  程颐的易学工夫论新诠释及其
    对理学修养工夫的设想 150
    易学理学二而一视域下的理想人格与理想人生 189
    第一节  境界哲学探究的返本开新 191
    第二节  程颢建构的圣人与仁者二而一的
    圣贤境界与气象 202
    第三节  程颐建构的与理为一的圣贤境界与气象 215
    二程的历史地位、后世影响及现代价值 230
    第一节  二程的历史地位 231
    第二节  二程思想的后世影响 236
    第三节  二程思想的现代价值 240
    主要参考书目 248
    ...查看更多
  2. 李永富,哲学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宋代理学、儒学复兴、政治哲学等;在《中州学刊》《东岳论丛》《中国哲学史》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