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青春的旅程,让文学照亮成长之路——华德福高中的文学课

    作者:[美] 大卫·斯隆(David Sloan) 著;王豪芳 译

    最近的研究表明,高中的语言艺术课对人的未来以及道德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美国Waldorf Publications负责人Patrice Maynard,强烈推荐此书为青春期教育的首选书籍。“还有什么比一个受文学启发的理想少年更动人的呢?”本书凝结了作者几十年来在给华德福高中生教授文学课和戏剧课的教学经验,详细分析了9-12年级孩子的发展特点,将文学作品对应到每个阶段孩子的发展特点,来引领和启迪青春期孩子们独特的发展需求和情感体验,并列举了大量的文学教学案例,从喜剧到悲剧,从语法学到逻辑学,从奥德赛到浮士德,内容丰富、视角独特,非常值得老师和家长们阅读,从而引导孩子通过在文学作品中找到共鸣,顺利度过青春期。

  • 凉山薪火教育·数学 (七年级上)

    作者:何良仆

    本书是“凉山薪火教育”丛书之一,与《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配套使用。本书是根据凉山州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写而成的,内容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分知识建构、例题精选、单元同步和单元评价四个模块,知识点涉及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分式等。其中,知识建构模块旨在夯实学科知识基础,建构知识结构并适当分层迁移;例题精选模块通过精选典型考题、分析解题思路、总结学习方法、揭示解题技巧、规范答题形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同步模块供学生自主练习与单元自我检测时使用,帮助学生发现本单元学习中的知识漏洞并及时加以弥补;单元评价是任课教师组织开展单元教学同步训练、进行形成性评价、改进学科教学方法的辅助工具。

  • 语文知识200问

    作者:邵茹波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股“国学热”潮,而“国学”的核心内容大部分都归属于汉语言文学学科。编写《语文知识200问》是为了更好地普及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清楚地了解这些基础知识的来龙去脉,熟悉其中的逸闻趣事,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该书力争用200个问题,每个问题500字左右的篇幅,全面吸收学术界主流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知识,让人们清楚地了解这些基本知识的来龙去脉,熟悉其中的逸闻趣事,从而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璀璨的语言文化产生自豪感。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是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领域的学术专著。内容包括:写作教学的本质和意义;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下写作教学的目标;全面认识教材写作内容的编排特点;辩证认识并化解写作教学中出现的困境;客观分析小学生写作能力训练的基本规律;理解写作教学的设计理念;针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语文其他教学对写作教学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可供小学教育工作者学习参考。

  1. 〖=DM(〗第一章〓小学写作教学的本质及价值〖=〗
    〖BT1〗〖ML〗第一章〓小学写作教学的本质及价值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与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人文学科。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DK(〗)》(〖DK)〗全书简称《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了教与学的要求。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四大方面最具综合性、最难把握的一面,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延伸最长的一面,特别是小学写作教学,它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启蒙阶段。《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是学生对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综合性运用和创造性使用,是小学生走上人生道路必须具备的基本生活和工作能力。
    写作、写作教学与小学写作教学是三个特定的概念,它们各有特定的内涵,而又关系密切。
    〖BT2〗〖ML〗第一节〓小学写作教学的本质
    〖BT3〗一、 写作的本质 
    “写”,从字源看,本意是指燕子从屋顶排泄粪便,比喻引申为“倾泻”,进一步引申为在纸上用文字来言说内心,即“写作”。在现实写作中,一种观点认为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另一种观点认为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口”,把嘴里要说的话如实记录下来形成文字;还有观点认为,写作就是忠实于现实生活的“原生态”写作,无需虚构和修饰。这里我们更倾向于第一种观点,即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写作是人类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也是最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ZW(〗朱光潜:《谈美书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7-8页。〖ZW)〗
    〖BT4〗(一)写作的含义
    写作是人类一种特殊的,具有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以语言文字为工具,以方法与技巧为手段,以反映客观生活和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为目标,通过创造精神产品来影响社会及人类的精神世界,起到传达、交流和沟通的作用。
    〖BT4〗(二)写作的本质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劳动,是一个整体系统,它由主体、客体、载体和受体四大系统构成。写作作为一种行为过程,大体包括感知、构思和表述三个动态阶段。这一过程是一种由“物”到“意”,由“意”到“文”的双重转化过程(见图11)。对于写作过程的这一运动转化规律,我国古代作家早就有过精彩的论述。例如,陆机在《文赋》中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陆机已大略认识到了写作中由“物”到“意”,由“意”到“文”的转化规律。
    〖JZ〗〖XCt1.tif〗〖TS(〗图11〓写作的双重转化过程〖TS)〗
    〖BT4〗(三)写作的要素
    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精神劳动,写作是一种行为活动过程。构成这个过程需要四个要素:写作主体(从事写作的人、作者)、 写作客体(客观外在事物以及由此引发的主观思想感情)、写作载体(进行写作的工具、语言文字以及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文本”)、写作受体(文章的接受者)。可见,写作的整体系统由主体、客体、载体和受体四个系统构成,这四个系统分别解决了构成写作活动的四个基本要素,即“作者”“内容”“语言”和“读者”,缺一不可, 而每个系统又由更小的子系统组成。
    〖BT4〗(四)写作行为的特征〖ZW(〗姚国建:《基础写作》,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改动。〖ZW)〗
    写作是人类社会一项传统的文化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劳动,它与从事物质生产劳动有着本质的不同。任何一个有价值的作品都只能是作者独创的,且是一次产出,而不能是重复和“批量”生产的。写作的这种特殊性使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人文性
    按照英国科学家、作家CP斯诺“两种文化”(科技文化、人文文化)的划分,写作应当归于人文文化。写作是一种社会性、人文性的精神活动。写作的人文性具体体现在:无论何种类型的写作都是人文活动,文学写作、公文写作的人文色彩非常明显,即使是科技写作,其本质也是人文性的;写作的目的既是“为己”,也是“为人”,哪怕是抒发个人喜怒哀乐的写作,在深层意义上也是社会性的,因为它总是希望与人交流,有的写作更是明确表示为人生的宗旨;写作不是一项纯技术的活动,它本质上是人的文化行为,人写作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向他人表达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思考和体会,所以,学习写作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写作的技术、技巧,更重要的是为了人(包括他人和自己)的精神成长,为了“立人”。
    2.个体性
    写作行为只能是写作者孤独的精神劳作,明显具有作者独特的个体特质。例如皆为唐朝比肩齐名的诗人,李白的诗风豪放飘逸,杜甫的诗风沉郁内敛;再如同是现当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的文风犀利深刻,朱自清的文风清新雅丽,老舍的文风质朴无华,沙汀的文风冷峻幽默,郭沫若的文风激荡高亢,这都是作者不同特质在写作中的体现,其作品都无一例外地染上了作者鲜明的个性。有个性的作品才能有艺术的生命力,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和欣赏。这种精神产品的个性化要求,也说明了写作行为只能是个体的。同一个事件,经过不同作者的艺术加工处理,就能产生出不同的个性作品。
    3.创造性
     写作的关键是创造有价值的精神产品,创造性是写作最根本的特性。这是对写作最根本的要求,最根本的特性,核心是要新。写作的境界,就是要追求让自己的笔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美国写作学家威廉·W韦斯特在《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中对此有如此阐述:
    〖HTF〗所有的写作都是创造性的。
    所有的写作都包含一种新的表达的起源、发展、形成的过程,即使你使用的是旧的思想和第二手材料,你也为它们创造着一种新的而且是唯一的表达方式。你产生出一些完全新的,一些认真地、完全表达出你的性格和才能的东西。
    〖HT〗这段话告诉我们,写作一定要设法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去体现创造性。哪怕是材料、主题与别人相似,也要在感觉、语言或是表达方式上,追求别具一格,与众不同。这就要求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具有创造性的规律和方法,优化创造者的知识结构和心理品质,尤其要注意强化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增强创造性意识,提高创造质量。
    4.综合性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写作这种综合性很强的高智能活动需要作者必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写作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通才”型。清代学者叶燮在《原诗》中指出:“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写作所反映的对象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对事物或生活作出综合反应。如小说家塑造人物形象时,总是杂取种种,综合而成;再如撰写一篇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作者也要对情况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然后经过分析、判断,对情况做出综合性的反映。写作还需要借鉴并综合运用各类艺术手段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如报告文学的写作,许多作者就喜欢运用绘画、戏剧、影视剧、诗歌、杂文中的一些手法,使作品异彩纷呈,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5.实践性
    强调写作客体与写作主体必须建立直接而深刻的联系,没有写作实践,一切写作行为、写作成果都无从谈起。正如清代学者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所说:“谚云,‘读十篇不妨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信哉言乎!”这就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反复的写作实践,才能熟练掌握写作的方法、技巧和语言,进入运笔自如的写作境界。
    写作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任何写作材料的获取都要依靠作者亲自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脱离实践,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第二,众多的奇思妙想、瞬间顿悟,以及突降的灵感,都是在写作实践中引发的;第三,任何理论和知识只有通过写作实践才能转化为实际的写作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第四,作者自身精神的重塑,潜力的挖掘,写作智能的开发,都只有通过写作实践才能实现。
    总体而言,写作就是特定的人通过语言等工具来写人及人的世界,进而影响人的精神及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是人类所特有的行为方式。
    〖BT3〗二、写作教学的本质
    写作学指的是以研究写作活动、写作现象为对象,探讨写作规律,构建写作理论的一门学问、一门学科。写作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讲授写作理论、写作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评论文章的能力等,为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从事各种文体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BT4〗(一)写作教学的含义
    在不少人看来,写作教学就是指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写作文和学生练写作文。在广大小学生眼中,“作文”便是“写作”的代名词。写作教学就是教师在写作课上指导学生学习写作学的活动,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这其实是一种在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的写作能力学习与训练。另外,还有一种专业性的写作教学,就是各类学校通过开设写作课程,系统地讲授写作理论、写作知识,并结合进行写作实践和写作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教学形式与过程。这主要是指各类职业学校,包括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开设的专业写作课程的教学活动。
    〖BT4〗(二)写作教学的地位
    《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作文好坏实际反映着语文教学的成与败,所以,写作能力是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和阅读能力的一种延伸和创造,写作教学是对识字写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创造,是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同时,写作教学也是所有语文教学形式和内容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BT4〗(三)写作教学的要求
    写作教学要求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切忌脱离学生社会生活实践,脱离地方本土特色,完全依照教师的主观愿望和设计来进行空洞的说教,强迫学生硬着头脑、空着肚子来“勉勉强强”“空空落落”地写。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组成部分中尤其要求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和过程。
    〖BT4〗(四)写作教学的特点
    写作教学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真切感受的表达出来,这不仅体现了他们的语文能力,而且体现了他们的认识能力。所以,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实质上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这是写作教学的基本特点。这个基本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写作教学虽然把重点放在课内,却涉及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只有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写作才会有丰富的源泉;也只有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把生活实践中的印象最深的内容、体会最深的意思,说出来、写下来,才会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乐趣的事。
    第二,写作教学虽然是以班级上课的形式进行,实际上却更突出地表现为学生的独立操作,体现了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写作教学虽然主要以班级上课的形式进行,但还是要学生自己动笔去写,所以,实际上是学生的独立操作。只有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充分显示出个性差异,才能写出各具特色的作文,他们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第三,写作教学虽然着重强调表达能力的训练,而实际却是多种基本功的综合运用。因为表达能力的训练必须联系其他的语文基本功,而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如影相随的,读写结合的基本途径是抓住读和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
    第四,写作教学虽然着重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工作,但必须同时注意作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解和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的方式很多,例如让学生写读后感,做改写、缩写、扩写的练习,学习文章的某一种表达方法,等等。而读写结合的基本途径是抓住读和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
    〖BT4〗(五)与写作教学有关的概念
    写作教学是对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而口语交际教学是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口语交际教学与写作教学密切相关。在此,必须先理清与口语交际教学和写作教学有关的几个概念。在我们的教学中,“说话”“写话”“口语交际”“习作”和“写作”,这些概念是经常见到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首先要对这些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就这几个概念,至少应该明确以下两点:
    1.“口语交际”不等同于“说话”或者“言语”
    “说话”是借助口头语言进行表达,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更多地强调的是单方的自我口头表达。而“口语交际”则是在“说话”的基础上,强调“交际互动”,即借助表达与人交流。因此,还涉及倾听、态度、礼貌等其他方面的训练,以帮助学生养成沟通的能力为目的。《标准(2011年版)》把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教学理念的改变。 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但要帮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还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文明交流,规范用语。
    2.“写话”“习作”是“写作”的起始阶段

    《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书面表达的过程。“写作”在一二年级称为“写话”,3~6年级称为“习作”,7~9年级才直接标为“写作”。在字典中,“写作”就是写文章,而文章就是指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从这两个概念上分析,无论是学生写一段话,还是写一篇文章,都属于是“写作”。而把“写作”分割成“写话”“习作”“写作”三个阶段,是为了能更明确地体现出不同学段在写作要求标准上的不同。也就是说,一二年级写话的提法主要在于对学生的写没有什么章法、中心的要求,想写多少就写多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到写并不难,培养兴趣和自信心,而不在表达上提要求。3~6年级为学习写作阶段,重在学习提高。《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因此,在起始阶段,学生写的一段话甚至一两句话也是他们认识和体验的表达,我们也可以把它叫作“作品”或“作文”。所以,我们在评价鼓励学生时,面对二年级的孩子,不但可以说:“你的这段话写得真好!”也可以说“你的作品真棒!”或“你真是长大了,能把文章写得这样好。老师觉得很精彩!”这样,学生就会很早地接触“作文”“写作”“文章”这样的概念,并在老师的鼓励中自信起来,对“作文”的概念变得熟悉亲切,到三年级也就不会再恐惧“作文”了。
    〖BT3〗三、小学写作教学的本质
    小学写作教学的本质可以通过“四个问题”来加以阐释和回答,如图12所示:
    〖JZ〗〖XCp7.tif〗〖TS(〗图12〓小学写作教学的“四个问题”〖TS)〗


    〖BT4〗(一)小学写作教学“是什么”
    前面已提到,写作作为一种行为过程,其本质规律归结为“感知—构思—表述”的动态规律和“物—意—文”的双重转化规律。而小学生写作的本质就是个人“我手写我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要经过“感知—构思—表述”的行为历程,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事物,经过反复细致的构建思考处理,用自己所掌握并乐于运用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过程也要经过“物—意—文”的双重转化过程,就是要让学生把生活中所感知到的“事物”逐步转化为心中领悟到的“情意”,再努力转化为自己所能表述出来的“文稿”。
    小学写作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教会小学生如何“我手写我心”的教学活动和过程。根据前面对小学生写作本质的分析,小学写作教学也要遵循学生的写作本质规律来进行,要教会学生如何将生活中自己感知到的事物,进一步构思出自己从中感悟到的情意,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文字精准而生动地表述出来。这就是小学写作教学的基本内涵和要义。
    从小学学段视觉审视,写作教学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社会人的语言交流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只会听读的人是只有“进”、没有“出”的,只能接受别人的言语信息,不能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而人还必须要具备说和写的语言能力,说是口头写作表达,写是书面写作表达,两者互为补充和促进。因此,小学写作教学也是在学生“进”的教学基础上进行“出”的教学延伸,是对听和读教学的深化。
    〖BT4〗(二)小学写作教学“教什么”
    对于小学写作教学,教师还要思考“教什么”的问题。
    “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的过程,是一种把看清楚、想清楚的东西写清楚的能力。根据“写作”活动的这一特质,再结合《标准(2011年版)》中对“写作教学”的原则性要求,小学写作教学“教什么”主要思考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是“为什么写?”这关乎的是如何培养学生乐于写作的兴趣和情感的问题。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写作文?”这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而且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等的有效设计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情感,并加固对学写作文的目的性认识。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作文难,“没意思”。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这是写作教学最大的难点。尤其当今教育发展的新潮流,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坚定地走出当前作文的误区,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课程标准中将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就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第二是“靠什么写?”这涉及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写作积累的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靠什么来写作文?”这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用心做好写作语言、素材和情感的三积累是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当前学生作文时大都面临“无米可炊”的困难,无语言储备,无生活体验,无情感感悟。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以记写熟悉的生活对象为主,引导学生写自己所想写的内容,写真事,发真情,求真理。要指导学生融入生活,观察和思考生活,提高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以上这些要求正是针对写作教学“三积累”所提出的。
    第三是“怎样写出?”这解决的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训练写作实践的问题。
    指导学生掌握“怎样写出作文?”这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必须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板块、各个环节,在作文教学的每个过程和方法的设计上都要渗透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和写作实践的训练。特别是要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写作方法指导,做到写作前具体指导、写作后及时点评。注重对学生的立意、构思、结构、表达、个性创新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分专题练习新课标要求习作的作文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批改办法并及时加以点评,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要加强计划性、避免随意性,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有重点、有序列地设计训练内容,进行课内外相结合、片断作文和大作文相结合的写作训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以上这些要求正是针对写法指导、实践练习所提出的。
    第四是“如何写好?”这考虑的是如何教会学生评价和修改好自己的写作作品的问题。
    强调学生写完作文后“如何写好的作文?”这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要告诉学生写出作文并不意味着作文训练任务结束,自己还要进行深入细致的修改,还要交给师生来作评价修改,以达到每次作文训练效果的最大化。学生普遍存在写后不改的问题,而很多教师也不太注重作文的评改,这是写作教学中的大问题。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还要积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以上这些要求正是针对师生写作评改所提出的。
    〖BT4〗(三)小学写作教学“写什么”
    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学会哪些文体的写作,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哪些文体的写作方法,指导哪些文体的写作训练,这是教学必须弄清楚的问题。
    〖JP2〗从汉语言文学角度对文章进行类别划分,依据是否写真人真事划分为一般文章和文学作品两大类,而一般文章又根据主要使用的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文(根据所写的主要内容又分为记人类、叙事类、写景类、状物类)、说明文(根据说明内容的特征又分为事物类、事理类)、议论文(根据论点确立方式又分为立论类、驳论类,还有专门的理论类)和实用文(根据应用性质又分为新闻类、应用类、公文类等)四类;文学作品根据艺术表现的形式又分为散文(根据表达方式和主要内容又分为记人类、叙事类、写景类、状物类、抒情类)、诗歌(根据年代和国别又分为古、今、中、外类,根据风格又分为各类流派)、小说(根据篇幅长短又分为长、中、短、微型类)和戏剧(根据篇幅长短又分为长、中、短、微型类;根据年代和国别又分为古、今、中、外类)。〖JP〗
    分析《标准(2011年版)》中对小学写作教学目标的表述: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可以看出,第一学段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自己的所说、所想来进行简单的记叙性写话体训练,是小学生写作的启蒙训练;第二学段则侧重学习书信、便条等学生生活中常用的应用体习作训练,是小学生较长文章写作训练的开始;第三学段就提升到内容以记实、想象为主的较完整文章和应用性的读书笔记、读后感以及多种常见应用体文章的写作训练,是小学生完整文章写作训练的阶段。教师要从总体上把握小学各个学段、各个年级写作教学不同文体、形式、内容等方面的要求,明晰小学写作教学要求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BT4〗(四)小学写作教学“怎样教”
    对于小学写作教学,教师还要思考“怎样教”的问题。这是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和过程设计的整体思考。根据《标准(2011年版)》的总体要求,结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教师的写作教学途径应该采取“四结合”的方式。 
    第一,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相结合。这是从学生写作学习系统来设计的途径。小学阶段虽然不需要学生学习系统的写作理论,但启蒙和初级的写作理论知识还是需要了解和学习的,比如正字正音、遣词造句、组段谋篇、修辞手法、标点符号、检查修改等写作涉及的基本知识,否则学生的写作尝试和训练就无从谈起,写作实践也是一头雾水,胡乱一气。而写作实践能力训练又是写作教学的关键所在,没有一定形式和量的写作实践,写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是空谈。虽然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不像职业学校那样有专门的写作课程、教材和教师,但是,由于它是学生写作训练的启蒙阶段,是写作情感和能力培养的开始,而且在语文课程中有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材中有专门的写作教学内容,故而,教师要将一定的写作理论传授和写作能力训练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互为促进,让学生更易于掌握相关的写作知识,获得相关的写作能力。
    第二,课堂写作和课外写作相结合。这是从学生写作训练时间来设计的途径。小学生的写作训练时间段应该分为课堂上教师安排下的写作和课外教师指导下的写作。课堂上的写作训练是教师根据单元或课文写作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的其他教学内容来安排的专题写作训练,是集中的、快速的、及时检验性的训练。课外的写作训练是教师指导下布置的与单元或课文写作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的写作巩固训练,或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觉进行的写作练习,它是分散的、较慢的、突出长效能力的训练。课堂写作训练有利于教师集中而快速地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的讲解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但教学时间和教学效果是有限的,而且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而课外写作训练时间比较充裕和灵活,学生能发挥自己所长来练习,但教师要做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则难度较大。因此,教学时要将课堂写作训练和课外写作训练两个训练的时间段充分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第三,片段写作和全文写作相结合。这是从教师写作训练形式来设计的途径。片段写作是一种尝试性的写作训练,它是在学生学习写作初期常用的一种训练形式,主要是通过安排学生练写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来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组句成段的能力。片段写作训练主要是在第一学段的“写话”阶段和第二学段的“习作”初期使用。全文写作则是一种完整性的写作训练,它是在学生学习写作后期使用的一种训练形式,主要是通过安排学生写语意连贯的几段话或多段话来训练学生连段成篇、谋划全文的能力。全文写作训练主要是在第二学段的“习作”后期和第三学段的“习作”全期使用。当然,这个阶段也可根据写作难度的需要采用片段写作训练来练写一些比较复杂的作文训练。总体看来,这两种训练形式都要结合起来使用,更能达到循序渐进、难易适度的效果。
    第四,平时检测和学期考试相结合。这是从教师写作考核方式来设计的途径。平时检测就是教师要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对学生的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学习、课堂写作和课外写作情况、片段写作和全文写作水平进行过程考核、平时督促和详细记录,切实注重写作教学的过程性,以测促写,以测促练。学期考试就是教师要充分借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其他类型的专门考试中的写作练习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为这类考试中的写作练写是集中而定时完成的,而且题目和形式相对趋同,更能检验出学生的即兴写作水平和写作心理素质。同时,因为涉及学生的学期学业成绩的评定,所以学生重视度更高。教师要借考前辅导和考后评讲来指导学生在一次次考试型写作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另外,还要将学生写作水平的平时检测和学期考试相结合,综合两种考核的作用,激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BT2〗〖ML〗第二节〓小学写作教学的价值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的语言文字操作能力涵盖听说读写四项,而写作能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对人们一生的交际、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叶圣陶先生早在六七十年前就说过,每一个人不可能都成为诗人、小说家,但是每一个健全的公民,都需要具备普通写作的能力。
    〖BT3〗一、写作的价值〖ZW(〗姚国建:《基础写作》,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改动。〖ZW)〗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人们产生写作行为的动因是作为“人”这一写作主体的内在需求和作为写作客体的时代社会的外在需求。
    〖BT4〗(一)写作是记载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
    写作从一开始就起到了记载人类生活、传递某种信息的作用。写作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传播信息、沟通公共关系的工具。人类产生了文字,进入文明社会后,就离不开这个工具了。如人类的先祖们用原始的刻石、刻骨、结绳等方式来撰文记事,记录下农耕文明时期人们刀耕火种生存方式中需要留存下来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写作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等领域,人们都要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交流、沟通,为工作、科研、学习和生活服务。如后来的人们则是以竹简、木刻、笔书等方式来撰写出个人或集体所要表达的信息和文化。当今,人类进入了经济腾飞的高科技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得、传递、贮存等,都要依靠语言文字作中介,都离不开写作这个工具。美国社会预测家约翰·奈斯比特的被认为是“能够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的巨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中提出,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其中有五件最重要的事应该记住,这里的第四件事即“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
    〖ZW(〗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页。〖ZW)〗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都需要依靠写作,将这些丰硕、杰出的成果写成书而贮存下来。尽管当今已发展到用电脑技术贮存知识信息,但运用文字写作仍然是主要的、基本的、绝对不能被取代的工具。而通过电脑、手机等现代化工具进行信息交流,这种交流其本质也是极其重要的写作,如发微博、微信及QQ聊天、发电子邮件、发手机短信等,这些交流与信息贮存本身就是写作,只不过用的是电子工具,用的是手动键盘、手写屏幕而已。
    〖BT4〗(二)写作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快速发展、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这个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应对挑战。这个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懂专业,又要懂管理,还要具有创造性的开拓型人才。创造性是现代人才的灵魂,而善于写作、具有写作能力,无疑也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余秋雨认为:“写作实际上构成一个现代人人格素质的重要部分,没有足够的写作能力就很难算做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JP+1〗进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电脑的发展虽然取代了一部分脑力劳动,但电脑的第一载体仍然是语言和文字。没有相应的写作能力作基础,驾驭、操作电脑也困难。国外学者把人的阅读、写作能力称为“第一文化”,把掌握电子计算机语言称为“第二文化”。作为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必须同时掌握两种文化,而“第一文化”,即人的阅读、写作能力是获得“第二文化”的基础。可见,培养、提高写作能力是人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JP〗
    之所以说写作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那是因为:
    首先,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现代社会对人交流的需求,是“新三通”的基本要素之一。写作是人际交流与沟通最有效、传之最能久远、影响最为深广的手段。缺乏写作能力的人,就不能有效利用这种交流和沟通方式,从现代人才定位的角度看,这样的人将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对事业的发展将带来不利的影响。
    其次,写作是现代人格建构诸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精神世界,而写作就是人精神世界的“发言人”。每个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都需要发声,都需要通过写作来向外部世界敞开自己的心灵,与世界和他人建立最广泛的联系,就各种社会问题和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发表看法和观点,以自己笔端流出的“声音”去激发他人,影响社会。
    再次,现代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必然与写作密切相关。创造性人才要为社会提供创造性成果,这些成果都要靠写作来凝聚成文章,靠写作来呈现。离开了写作,这些人类创造出的成果,就无法凝聚、贮存和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能力越强的人,创造性成果就越多;创造性成果越多的人,就越能成为高层次人才。可见,写作能力和人的创造力是成正比的,是创造的“成果需要”。
    〖BT4〗(三)写作是人生事业的组成部分
    我国历来有重视写作的传统。写作能使个体生命得以延续,精神文化可以跨越时间而流传。孔子曾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篇》)。希望个人名声能够在身后流传,否则即为人生憾事。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甚至把写作看成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说明,他已看出了写作与人生事业,甚至于治国安邦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这一传统,在中国文化史上源远流长。
    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都把写作当作自己人生事业的重要支柱,甚至把它当作建功立业的有效途径。古人强调,人生在世,应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事业目标,这是古人立人追求的基本内涵。可见,从事写作活动,实现“立言”的人生理想,也是人生事业成功的标志。所谓“立言”主要指的就是写作。从古至今,那些在中华文明的星空闪烁着耀眼光芒的文化巨星,都是因其写作的成功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司马迁在遭受人生命运的重大打击之后,最为忧虑的是“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许多杰出人物,即使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总是设法利用片纸写下自己的思想,故此,我们才看到了诸如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顾准《希腊城邦制度》等珍贵作品。而我们的伟人们都把写作当成直接传播其思想的重要工具,而写作所传播的思想就成为推动革命事业走向成功的巨大精神力量。
    〖JP+1〗在今天,有众多的作家、理论家、科学家、记者等,他们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就是写作。他们的生活因写作而充实,他们的生命因写作而闪光。即使从事其他行业工作的,写作也与其人生事业密切相关。从事教育工作的,要写教案、编写教材、撰写教研论文等;从事科技工作的,要写科技成果报告、发明申请书、工程(产品)设计说明、科技学术论文等;从事经济工作的,要写经济合同、商品广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从事公务员工作的,要写章程、条例、规章、办法、请示、报告、决议、决定等;从事军事工作的,要写战斗日记、战斗总结、训练方案等;从事法律工作的,要写起诉书、公证书、答辩文、破案报告、调查记录、判决书、法律论文等。当前,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的公共科目考试中都有“申论”一项,全国各地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公开科目考试中也有作文一项。总之,写作活动已渗入了各行各业,凡是有事业心、渴望事业成功的人,都会与写作结下不解之缘。〖JP〗
    〖BT4〗(四)写作可以开发人的智能
    整个写作活动需要调动人的观察、感悟、联想、想象、思维、语言、空间等综合能力,并在写作过程中切实锻炼和提高这些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学习别的学科,还有利于写作主体对事物做出批判性考查,更有利于诱发人的创造性思维,催生创造性成果。写作行为的不断进行,就是对人的潜在智能的不断开发。正如朱光潜所说:“写成的字句往往可以成为思想的刺激剂”,在这种刺激下,“新意自会像泉水涌现,一种新意酿成另一种新意,如此辗转生发……”〖ZW(〗朱光潜:《艺术杂谈·作文与运思》,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2-23页。〖ZW)〗如此在写作中相互刺激,不断生成,人的大脑将越写越灵敏,越写越聪明,越写越易激活思路,越写越易找到新的写作点。

    写作与学生的学习、成长密切相关。首先,写作可增强人的记忆。写作是向人类的遗忘挑战并战胜遗忘的最有效方式。人们通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再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强调的就是“动笔”在读书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这种作用。其次,写作可检验人的思维。对于学习来说,写作不仅可以增强记忆,更有检验思维的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才说,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心中有着“思想和意象的财产”,最好的检验方法是——“这里有笔,写出来”。他关于“笔”能够“检验”思维内容的观点,确实符合写作的实际。再次,写作能促进思维深化。在写作的推动下,思维向深入和细化发展。写作时,很多新的想法会在写作过程中涌现出来,有时会让写作主体感到惊讶和欣喜。经过这样不断的多次反复,思维逐渐成熟,写作活动也就在这样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向前延伸。这种深化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写作主体锻炼和培育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DK(〗:“〖DK)〗学习通过写作。”
    古今著名的文章家、教育家都很重视运用写作来开发智力。古人说“读十篇不如作一篇”,就是看到“多做乃切实求己功夫”(清·唐彪语)。鲁迅曾谆谆告诫青年作家“写不出时不硬写”。〖ZW(〗鲁迅:《二心集·答北斗杂志社问——创作要怎样才会好》,《鲁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64页。〖ZW)〗
    可是他还就自己写作的体会说过这样有趣的话:“笔,是有点古怪的,它有编辑先生一样的‘挤’的本领。袖手坐着,想打盹。笔一在手,面前放一张稿子纸,就往往会莫名其妙的写出些什么来。”〖ZW(〗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52页。〖ZW)〗
    这话说明,一旦进入写作活动,就会促使精神活跃起来,思维就会产生新的组合、新的方向。而最后的收获,则往往是动笔之前所未曾料到的。


    〖BT3〗二、写作教学的价值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分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两种。口头表达能力就是说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就是写的能力。
    〖BT4〗(一)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样,都是每个人一辈子生活、学习、工作不可缺少的本领。书面表达较之口头表达,更具简洁性、严密性、准确性的特点。我们往往碰到或听说这样的情况:讲话人讲了一番话,听众反映不错,可是根据录音一字不漏地整理出来一看,就发现有些地方重复、不连贯,甚至有些语句不大通。这些毛病在听的时候并没有明显感觉到。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在口头讲的时候,听的对象就在眼前,有当时的语言环境,讲话人还可以用声调、手势来帮忙,而一旦写成文字就不同了,语调、手势不能借用了,全要靠文字来表情达意。写作教学的特定任务,正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形成了,学生将终身受益。
    〖BT4〗(二)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作文所表达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作的内容都是观察和思维的结果。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无论是选择安排材料,还是组织语言、用词造句,都离不开观察和思维。例如,学生作文中常常出现的用词不当、句子不通、条理不清等毛病,这固然是由于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差,同时也是因为观察不够仔细,思维不够严密。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观察、思维活动正是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写作教学既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促进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BT4〗(三)写作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写作并不是单纯的文字练习。我们从学生的写作中,不仅可以看出他们的语文水平,而且可以看出他们的认识高低。鲁迅曾经说过:“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小学生的习作,同样也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他们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同样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与人格”。透过学生的写作,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把教学生写作和教学生做人紧密结合起来。
    〖BT4〗(四)写作教学是提高教师写作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对于任何年龄阶段和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基础写作能力是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要成长为一个现代人的基本功。而对于从事写作教学的教师而言,基础写作能力更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语文基本功是“会一手好字、讲一口好话、写一手好文”,这里的“写好文”就是教师从事教学生涯所需的文章写作能力,如教案、论文、计划、总结、方案等。教学相长,教师的这项基本功不仅仅是在读师范院校期间练习而获得,更应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写作教学实践中去边研究、边备课、边教学而习得。教给学生的写作理论不仅提前得熟练掌握,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强化,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撑。而教师写作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特别是贴近学生视野的写作能力,如下水作文、模仿作文则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去逐步感悟和习得。写作教学的实践也是提高教师写作教学水平的关键。
    由此可见,写作教学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的综合训练,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统一发展。我们要全面认识写作教学的价值,使写作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中充分发挥作用。
    〖BT3〗三、小学写作教学的价值〖ZW(〗周立群,王建峰,李尚生:《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有改动。〖ZW)〗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的写作教学,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感知并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学着通过作文这一手段,将知识得以运用。让自己的理解、组织和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并在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之下夯实基础。
    〖BT4〗(一)表现与存在的本体价值
    “立言”以“立人”,是古人对写作的价值定位。中国自古就有“诗言志”的传统,崇尚“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原则。《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强调诗文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以抒情为主,体验为上,感性为用。中国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汉字崇拜的文化,认为“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古人把能用文字表达语言称为“开笔”,还要举行盛大仪式,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当代的言语生存论视角看,语言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生存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一种生命运动。“读”和“听”是吸纳,是对外在客体知识、文化的理解与内化过程,也是自我精神逐渐丰蕴与升华的过程,从而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而“说”和“写”是两种表达方式,是用“我”的心去关照“他者”(社会、他人、自然),用“我”的独特方式与“他者”交流、对话的过程。语言通过交流而存在,人在交流中学会使用语言,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的人”。
    因此,《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段话表达了对写作本体价值的深刻体认。“语”就是言说的“我”和“我”的言说,写作的本体价值就在于成“人”。
    〖BT4〗(二)口头语到书面语发展的根本价值
    叶圣陶曾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说话谁不会呀?然而,对不少小学生而言,作文就未必像说话那样容易了。孩子在进入小学学习语文之前,口头语已较为丰富了,足以应对日常生活交际需求,为什么还要专门学写作呢?这是因为作文学习的确比口头语学习难得多。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观点,语言的学习有“习得”和“学得”两种方式。人之所以能学会语言,是因为天生就有语言习得机制;而且年龄越小,语言习得机制越强大,0~3岁是语言习得的黄金时期。在适宜的言语环境中,只要给予足够的语言刺激,儿童就能自然而然地学会某种口头语。当孩子上小学正式开始学习书面语言时,语言“习得”机制已经开始衰退,借助一定的知识、规则、方法等理性工具来“学得”,成为更主要的语言学习机制。
    除了语言学习机制的差异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学习对象——口头语与书面语的不同。口头语只关注言语符号“音—义”之间的关联,而书面语言必须同时观照“音—形—义”三者。“我手写我口”并非说说这么简单。我们来看看下面这篇小学生的《论语》学习心得。
    〖HTK〗我在写语文作业,我没有心思写,我边玩边写。后来,我一边读一边东张西望,妈妈发现了,说了我一顿。她说:“写作业认真写,不要总想着玩,《论语》有句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听了之后,说:“知错就改,以后不犯这样的错误了!”
    〖HT〗这篇学习心得语句简短,相当口语化。以“文从字顺”的要求看,语义多有重复,缺少关联词,需要修改的地方很多。如“说”字,在一定语境中可以换成“训斥”“批评”等,表达更为贴切、自然。可见,书面语是比口头语更高级、更精致的语言,需要去除冗余的语言,也没有随意的省略,词汇量更丰富,近义词、同义词增多,语序规范,更注重关联词的使用,增加了语言的修辞成分,语言表达更为丰富、生动、精确。
    因为口头语表达,大多数情况下是空间的、即时的生成;书面语写作却往往是延时性的,通过反复斟词酌句、布局谋篇,将自己朦胧、模糊的情感、体验逐渐明晰化,将零星、纷乱的思想碎片系统化、有序化,外化为精美的、结构化的语言。所以,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积累到构思,以至成文,需要进行观察、感悟、体验、想象、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智力活动。因此,使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价值就是:让儿童在既有口语发展的基础上,学习用书面语进行交流和自我交流,促进儿童口语和书面语同步协调发展,以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并通过言语的“自我丰富与发展”的打磨过程来涵养精神,缜密思维,提升生命的品质。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