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三国英雄的情感世界

    作者:谭良啸

    本书是一部关于曹操、曹丕、刘备、诸葛亮、孙权、司马懿等6位三国英雄人物情感世界的研究新著,从情感切入,搜罗他们哭泣的次数、去世前的言行举止、妻妾的多少和前后不同对待的态度、与子女的关系、与兄弟和友人的相处情况等资料加以解析,进行同类量化的对比认识,揭示出三国英雄人物复杂多变的性格。本书角度独特,研究方法新颖,填补了史书、史学对人物情感研究的空白,能使三国人物更丰满、更鲜活,使人们对他们有了崭新和全面的认知。本书考证严谨,且可读性强,既有益又有趣,对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三国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成都建设三国文化发展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鲜明的积极意义。

  • 川南历史文化(第一辑)

    作者:黄俊棚

    本书稿是对“首届川南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的精编汇总。全书分为川南历史文化的一体共性研究,政区沿革与地名,民族、移民与社会,军事、文物与地理,文化与旅游,经济、物产与交通等六方面内容,反映了川南的社会发展和文化源流。本论文集着眼学术前沿,视野广阔,研究入微,对川南的历史、地理、交通、社会、语言、经济、文化等多有严谨审慎的考察和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该论文集作为川南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首部论文集,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所收入论文的作者多为国内该研究领域的学术名家。该论文集立足巴蜀,聚焦川南,深度挖掘、传承四川优秀地方文化,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 贵州历史与文化

    作者:申满秀

    本书是地域文化特色教材,分上下篇,系统介绍了贵州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的社会变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情况,以及贵州高原丰富多彩的民族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线索清晰,内容扼要,具有可读性,有一定出版价值。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值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之际,地震亲历者对当时的经历已有相对稳定的认识或理性的反思,此时期是口述史料抢救和挖掘的黄金时期。我们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学院在四川地震灾区进行抗震救灾精神口述史研究,试图从一个侧面呈现汶川特大地震亲历者与参与者的抗震历程、生活历程和心路历程。本书综合运用文献检索、口述、访谈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法,挖掘、整理抗震救灾精神口述史料,深...查看更多
  2. 前言
    国之殇,不能忘。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是国人共同的记忆,也是永远的痛。弹指十年,流年或许弥合了曾经的伤口,岁月或许带走了世事的沧桑,但抗震救灾精神,却必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岁月的年轮里,历经风雨洗礼不断升华,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精神力量源泉。
    两年来,西南交通大学抗震救灾精神口述史研究团队奔波于昔日的极重灾区,探访废墟上重建的新家园,用口述访谈这种特殊的记录方式,讲述抗震救灾亲历者和参与者的故事。用纵向拉伸的历史镜头再现他们震前、震中、震后以及当下的生活影像,描绘他们的生活变迁和思想变化;挖掘有意义、有温度、有沉淀、有反思、有理性的鲜活史料;探寻“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渊源;梳理抗震救灾精神磅礴力量背后的情感脉络;进而回答为什么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会取得震撼世界的伟大成就这个命题。
    平民化的口述叙事方式、“民间故事汇”的题材风格、平实的语言、生动的案例,是此书的鲜明特色。没有精心的策划和反复的彩排,没有任何的雕琢和伪装,不需要气氛的烘托和艺术的渲染,仅仅是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和语言交流之外心灵的碰撞与融通。一切都是那么本真和原色。因为每一位访谈对象都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都是有故事的人。一个个娓娓道来的真实故事,会一次次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以2008年5月12日为起点的那段慷慨悲壮而又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中去。灾难面前人性的真、善、美,故事背后真实可感的细节以及直击心灵、触及灵魂的冲击力,都会让我们再次受到精神的洗礼和久违的感动。无论访谈对象是最基层的干部还是平民百姓,抑或其他身份,聆听他们的故事,都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个发光体,引发我们关于爱、关于生命、关于人生、关于国家、关于民族等一系列有价值的思考。
    抗震救灾精神作为主线,贯穿这本口述史的始终。它分为“不忘初心”“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大爱无疆”和“感恩奋进”五个篇章,汇集了基层党员干部、普通群众、部队官兵、医务工作者、人民教师、中学生等不同群体的声音。
    “不忘初心”篇。“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普普通通的最基层的共产党员。当灾难来临时,他们当中有的身受重伤,依然坚持工作;有的失去亲人,依然选择坚强。他们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责任担当,冲锋在前,与人民同甘苦、共奋斗。坚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崇高信念,谱写出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英雄诗篇。
    “无私奉献”篇。他们默默无闻,坚守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看似寻常,却奉献着大爱。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繁重的工作任务容不得这些基层工作者有任何的喘息,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全心付出。有的人累垮了;有的人积劳成疾,落下终身残疾或病患。但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基层工作者的无私付出,汇聚成不可战胜的洪涛巨浪,在平凡中彰显出伟大,在黑暗中流溢出光彩。
    “顽强拼搏”篇。在生活中,很多人奋斗不息、拼搏不止,只因心中理想的召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但也有一群人,危难发生时,他们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奋勇争先救人抢险;危难发生后,他们没被打垮,不服输,不畏艰险、呕心沥血地工作。他们心中完全没有自己,一心只为他人。他们用血性书写下光荣。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勇士和可敬的英雄!
    “大爱无疆”篇。爱是支撑,给人力量;爱是阳光,给人温暖。“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历经风雨的爱,更显可贵。面对汶川特大地震这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父母保护孩子,教师保护学生,医生救助伤者,党员干部忘我工作,千千万万的人奔赴救灾前线,千千万万的人保障后方……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和衷共济,处处涌动的爱心汇聚成如潮大爱,凝聚成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
    “感恩奋进”篇。石雕上断裂、破碎的痕迹,诉说着这里曾经有过的苦难。今天,整齐的花圃绿地,潺潺的流水,鳞次栉比、规划有序、静谧中透着祥和的崭新民居,宽阔的道路,美丽的校园,设备齐全的标准化医院,以及大街上热闹的场景,构成灾区人们幸福笑脸背后的风景。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感恩奋进”的标语随处可见。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灾区人民正在以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全国人民一起创造自己更加美好的明天。
    十年,过去的是历史,不灭的是精神。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震撼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所展现出来的强大的民族精神。当这种民族精神不再只是靠一些英雄人物和典型代表去彰显,而是蕴含在每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民的内心世界,成为14亿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时,它必然会迸发出无穷无尽、排山倒海般的磅礴力量。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灾害,我们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面对山河移位、支离破碎、满目疮痍的重灾区,我们取得了恢复重建的伟大胜利;面对经济落后、环境恶劣、次生灾害、教育失衡等原因导致的贫困问题,灾区群众克服重重困难,正取得脱贫攻坚、可持续发展的伟大胜利。
    抗震救灾精神,不仅是灾区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撑,还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动力。没有精神支撑的民族,不可能行之久远。历史上,有的国家因灾难而消亡,有的文明因灾难而中断,唯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血脉一直绵延不绝,这是因为我们有功力巨大、影响久远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体现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鲜活的时代内涵,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座丰碑。
    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时代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的伟大征程,正阔步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相信,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必将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以新的姿态大踏步走向未来,更加自信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奋勇前进。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在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首推这部抗震救灾中“普通人”的感人故事,目的就是想通过展现普通中国人民身上所蕴含的巨大正能量,找到中国创造奇迹的起点和基点。同时,我们将再接再厉,陆续推出关于抗震救灾精神的系列口述史,以更完整地保留这段既有悲痛又有荣光的战胜特大自然灾害的人类记忆。
    记忆,不仅是为了不忘却。


    西南交通大学抗震救灾精神研究团队    
    2017年11月             

    ...查看更多
  1. 目录
    不忘初心篇
    “所有的党员干部站出来”
    ——访原陈家坝乡党委书记赵海清  //3
    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访原汶川县科协副主席何世国  //28
    践行入党的诺言,为党的事业奋斗一辈子
    ——访原汶川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孙力  //42
    祖国有需要,我必向前!
    ——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连长焦志  //79
    无私奉献篇
    无私奉献至忘我,男儿有泪亦滂沱
    ——访原绵虒镇卫生院院长张胜  //105
    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掉皮烂肉也值得
    ——访汶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姚云  //128
    服从安排,尽最大职责
    ——访原北川县陈家坝派出所所长段成渝  //140
    舍小家为大家
    ——访汶川县地税局冷光香  //153
    坚韧有担当,危难显真情
    ——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处长魏杨  //163
    顽强拼搏篇
    忘我的工作,只为让灾民尽快有个避风港
    ——访汶川县城乡规划服务中心主任汪永峰  //195
    生命通道的开拓者
    ——访原北川县交通局局长程波  //211
    敢为人先勇于担当
    ——访原曲山镇大水村支部书记唐祖华  //232
    一百天干完十年工作,只因职责和义务
    ——访向峨乡东林村村主任苟天志  //262
    军人脊梁最坚强,擎起房屋不塌方
    ——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罗梁  //280
    大爱无疆篇
    十年守望相助,打造温馨残联
    ——访原北川县残联副主席、理事长彭长诗  //315
    冒着生命危险,为学生打开一条生命通道
    ——访原北川中学付秀银老师  //347
    “心理上的支撑”
    ——访原汶川县漩口中学王福春老师  //369
    中国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访原曲山小学学生任佳凌  //383
    感恩奋进篇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
    ——访擂鼓社区副书记李代富  //405
    “不要惊慌,肯定国家要来救援”
    ——访北川县擂鼓八一中学党支部书记桂正云  //434
    感恩社会治家园
    ——访擂鼓镇村民俞太会  //459
    信任•满意•感恩•幸福
    ——访都江堰向峨乡村民李贵兴  //472
    后  记  //495 
    ...查看更多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