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禹”身份研究

    作者:李殿元

    《“禹”身份研究》一书分四章对“禹”身份进行研究,论述了“禹”的业绩、遗迹及疑问、“禹”的历史记载及疑问、重新认识顾颉刚对“禹”的研究、“禹”是一个时代群体等问题,同时还附录了有关“禹”身份研究的几篇文章,如《<华阳国志>记载禹羌资料解读》《大禹是蜀地羌人的文献梳理》等。书稿图文并茂,既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对发展和弘扬四川地方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 云南铜志校注

    作者:戴瑞徵 著 杨黔云 总主编 梁晓强 校 注

    《云南铜志》全面记录了清代云南铜矿资源分布、铜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全书共八卷,卷一、卷二“厂地”介绍了清代云南至嘉庆年间仍然在生产的38个铜厂的开采场址、铜产量、收铜价格,卷三、卷四“京运、陆运”记载了京铜、商铜运输路线、里程、各类运输方式及费用等,卷五、卷六“局铸”记载了云南各铸钱局的铸币数量、成本及获取铸息的情况,卷七“采买”记载了各省采买滇铜的情况,卷八“志余”记载清政府对铜厂及生产经营的管理办法。

  • 三峡古典场镇(第二版)(套装共2册)

    作者:季富政

    本书从多视角进行长江三峡地区的古典场镇及乡土建筑的研究,史诗般描述了古往今来三峡地区建筑及规划的人文嬗变及枯荣兴衰。该书第一版列入了国家“十五”重点图书。此次修订,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将三峡的乡土人文、各式建筑及书法论证得更加情理融融,实乃多学科交叉研究之结晶,无疑是一本传世佳作。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稿是对“首届川南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的精编汇总。全书分为川南历史文化的一体共性研究,政区沿革与地名,民族、移民与社会,军事、文物与地理,文化与旅游,经济、物产与交通等六方面内容,反映了川南的社会发展和文化源流。本论文集着眼学术前沿,视野广阔,研究入微,对川南的历史、地理、交通、社会、语言、经济、文化等多有严谨审慎的考察和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该论文集作为川南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首部...查看更多
  2. “泸州全书”总序
    “泸州全书”书系的编纂,是当代泸州文化和泸州社会生活的盛事。文化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我们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评估系统;概言之,是我们的血脉根系,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内在和持续地影响着我们的整个生活进程。在当代中国,文化正日益焕发出盎然生机,成为“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泸州是先秦古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国务院正式确定并颁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泸州人的先辈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泸州系连“二十四史”,泸州际会历史风云,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均以其独特个性,在历史的关节点上勇立潮头,彪炳史册。
    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层面审视,泸州坐落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当盆地河谷平原、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地带;居民“五方杂处”,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和夜郎等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相互渗透交融。这是一方文化交流交融的热土——一代又一代的泸州人博采众长,聚集优势,铸就了具有泸州自身特色的人文景观。作为长江上游除重庆以外最大的港埠,泸州商业贸易与经济、社会发达——一江水运,把她与全国相连;千百年来,进出川南、黔北、滇东北的大宗物资,年年在这里中转集散;早在明代,就已成为“天下三十三商贾辐辏处”之一的全国性商业大城市,在巴蜀与成都、重庆鼎足而三。泸州城三面临水,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扼控长江,屏障西川,锁钥滇黔,历来是兵家必争的形胜之地,历有“铁打泸州”之誉。在这里,发生过一起又一起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战事:神臂山“老泸州”南宋军民抵抗蒙元长达三十四年;蔡松坡讨袁护国、最后终结中国封建帝制;即以近现代而论,从辛亥革命举义的几多壮烈到护国战争的棉花坡决战,从泸顺起义的枪声到红军长征的四渡赤水,从十四年抗战的后防重镇、“十万青年十万兵”到人民解放军秋风扫落叶、席卷大西南……泸州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亦可说,在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历史屡屡“选择”了泸州。
    近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同德同心,正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梦泸州篇章。面对这一时代答卷和赶考命题,我们必须将理想贯通于泸州的历史和未来,充分发挥特色和优势,提升这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而对文化的重视、承继和发扬,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内驱力。在这样的前提和时代背景下,“泸州全书”书系的编纂,可以说是适逢其时。它对提升泸州的软实力,丰富城市的文明内涵,以泸州文化塑造泸州人的性格、全面提高泸州人的素质,乃至对泸州的进一步发展,为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无疑具有巨大而积极的作用。
    这项创造性的巨大文化工程,得到中共泸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切实而强力的支持——调动、整合市内外各方面的学术力量,精心筹备泸州市文化研究中心并于2016年元旦挂牌成立;随即,结合地方实际,厘定了泸州文化研究选题,包括泸州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与经济、民俗文化研究,红色文化研究,江河与航运文化研究,文学艺术文化研究,酒文化研究,移民文化研究,地名文化研究,方言文化研究,老四川文化(泸州方向)研究,等等。这也成为“泸州全书”书系前期书目创设、编纂的基本内容。为此,研究中心成立了相应的课题组,延聘专家领衔负责,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刊谬钩沉,去伪存真,语无虚发,言必有征;同时强调激活历史文化的活力,力求历史性与现实性的辉映、学术性与应用性的融合,将历史的化石升华为青春勃郁的巨大能量,以期能对推动泸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推进泸州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泸州全书”书系创意立足泸州、放眼全国,站在全国的高度来看泸州。作为文化的积累和张光含弘的一个开放系统,它基于全国,围绕泸州历史、地理、文化和艺术选题,形成了古代典籍整理、学术专著与文化大观创作三条齐头并进的主线。“泸州全书”书系以系列出版物的形式,延续了泸州文化的生命力,存实求真,浓墨绚彩地展示泸州辉煌的过去和现在,科学展望泸州更加美好的未来,并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建构泸州文化的时空坐标,以其创造性的研究为巴蜀文化和中华文化添光增彩。
    泸州常新,文化常新。泸州人正在以自己卓越的创造力迎来这方热土伟大的文化复兴。
     

    川南文化之特质(代序)
    ◎ 四川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  向宝云
    我们经常讲“香火相传”“薪火相传”,其中“香火”讲的是生命,“薪火”是文化,其实还有一个火就是“烟火”,它与生活中的文化有关系。一方面,对地域文化的特征、精神内涵等做一个概括,肯定要讲其整体性;另一方面,地域文化有其丰富性、差异性,因此很难找到一个词将其独特性概括出来。
    之前我列席了四川省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王宁同志在会上有一个讲话,其中专门谈到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他列了三条:一是川南四市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实施方案;二是出台了“川南商贸一体化”的实施意见;三是“内自同城化发展”2019重点任务清单。2019年4月29日召开了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会上对五区的文化各有一个表述,其中对川南的文化描述为“长江文化与民俗文化紧密联系的川南文旅经济带”。我认同学者们的观点,川南文化是一个江河文明和三省通衢的历史文化。基于此,川南至少有这样几层,一个是自然地理的川南,然后是行政的川南,一个是经济的川南,一个是文化的川南。很多学者可能更大程度上谈的是文化的川南。
    我想提出的问题就是,当我们在推进川南一体化发展的时候,我们怎么来对川南进行文化表述。很多企业里面,文化表述其实核心的东西就是意识形态:一个是神话故事,一个是文化密码。我们来共同寻找怎么对其进行表述,从川南的饮食、文化等方面。那么语言其实是个人、群体甚至是一个国家文本性的关键,那文本性其实是通过这样一个个性化的东西来塑造每一个个人、群体或国家的文化身份。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对某个人的语言攻击其实是对此人的文化根基的攻击。川南地域文化特征是非常鲜明的,保留了大量的古入声字,比如吃饭时候泸州、纳溪都不会说肉(ròu)片,而是说肉(rù)片,这就是一个入声字。最近我还发现,很多网络语言可能也是从川南的方言转化出去的,比如“表得”,其实就同川南人说得比较快的“不晓得”,这从小说到大的方言,现在却发展成为很流行的网络语言。
    川南在饮食上也很突出,泸州、宜宾的酒,自贡的盐,内江的糖,泸州的黄粑等,其实在中国古代,从文化角度的上对食物是高度关注的,饮食不仅仅是吃,还是与道德、教化连在一起的。《诗经·绵蛮》中:“饮之食之,教之诲之。”《韩非子》里鲁哀公接见孔子,赐其桃、薯,但孔子先吃薯、后啖桃,因为薯是主要粮食作物,在祭祀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这些小小的典故为例,我们在对川南文化进行文化表述时,肯定就不能仅仅沉浸在历史层面,可能还要拉到现实层面来。
    现在的川南经济区应该是包括了地理的川南、行政的川南、文化的川南、经济的川南。经济的川南一定离不开文化的川南的寻根和认同。众所周知,全球化的另一面就是区域化,全球化一方面带来了全球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和共振;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区域文化的发展,这是一体两面的。
    简而言之,从地理来讲,川南是一片位于长江沿岸、龙泉山南麓浅丘的一个地带。这片土地在远古洪荒时期是恐龙的乐园,海水沉淀之后,留下了丰富的盐和矿产资源。可以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自然地理环境独特而优越。元代以后,四川人口骤降,世家大族流离寓所,但是后来得益于明清的井盐兴盛和水陆交通的区位优势,川南再度崛起,一跃成为四川的富庶发达之地。
    另一个观点就是,以前我们可能强调比较优势,甚至是一百年前或者是五十年前,一个地区或国家拥有的土地、矿产、资源非常多,相较于资源匮乏的地区或国家,它的优势就更大,这被称为比较优势。在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从现代经济中,资源的比较优势的价值力量在不断下降,它已经被企业的内在竞争优势给取代。今天我们在思考建设“川南经济一体化”的时候,思考川南的文化表述,从而来追求川南的文化创新,为“川南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助力显得特别的珍贵。
    四川文化精神具有包容性与实用性、开拓性与创新性、生命力与道德感。通过很多老师的成果,我认为川南文化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重商成文、仁义尚礼、包容开放。其中包容开放到处都在谈。确实整个四川大体上是一个移民省,因此肯定有这样的包容性、适应性。就如我们平时打的大贰,应该就是从湖南、广西传过来的,顺江而上。而合江的大贰比泸州其他地区及宜宾、乐山等地的规矩更严,因此我们称合江的大贰是最正宗的,是古典大贰,那么移民的顺序就是顺江而上的。说到重商成文,富顺有“才子之乡”的美称,近代四川的宋育仁、范长江,人民日报总编胡绩伟,可以说是名家辈出;泸州的蒋兆和、凌子风、王朝闻等。还有人把自贡盐业的契约称为中国的股票,因为做生意就要守契约,这点很难能可贵。在抗战时期,盐商的捐赠其实也是很多的,宜宾李庄在抗战时期总共只有三千多人,结果接纳了一万多人,所以可谈“仁义尚礼”。当然,这可能也和移民有关系。
    重商成文、仁义尚礼、包容开放,其实目前提出这样一个概况是非常粗陋的。现在川南片区是四个市,要找到一个共同的身份感、文化的归属感,不管是文旅融合发展,还是“川南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川南文化本质特征的思考和研究,文化寻根,文化认同,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查看更多
  1. 一、政区沿革
    亦土亦流:一个边陲小邑的晚清困局 赵世瑜    3
    川南地区秦县初探——以“里耶秦简”为中心 罗家祥   19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泸州的历史考察 赵永康   35
    雍正改土归流后昭通分治与川南疆界变迁研究 唐  靖  ; 50
    明清叙州府通判的类型及相关政区演变 陈俊宇   69
    从永宁道到川南行署区 谢佳永   78
    二、史事钩沉
    郑珍叙州观战诗疏注 龙先绪   93
    走进封闭的世界——1861年“扬子江上游探险队”
    研究 马  剑   97
    冲突与合作:西迁文化机构、学者与
    李庄的互动(1940—1945) 罗  杨  108
    三、史迹探原
    乐山汉崖墓概述 唐长寿  121
    四川荣县古寨简览 李锦梅  127
    四川隆昌市云顶寨考 罗  权  135
    四、名人研究
    杨慎与永宁参戎郭云屏交游考略 涂电林  149
    张广泗与赤水河开发 苏林富  155
    光耀寰宇的文化巨星——宜宾乡贤先哲唐君毅先生 骆为荣  166
    王朝闻对“红学”研究的贡献 李国正  172
    五、民族与移民
    滇黔蜀通道与泸南民族的变化 刘复生  183
    泸夷与宋代泸州多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及其争论 黄  博  192
    古蔺县新庄明氏家族述略 苏东来  202
    坝上人家:岷江下游菜坝的闽粤移民与乡村社会 陈伟平  212
    六、交通与经济
    试说“江阳之盐” 王子今  221
    汉武帝通南夷再探——唐蒙入南夷路线及
    犍为郡郡域考 宋  健  230
    略论川南及赤水河流域的历史地理意义 马  强  239
    五尺道上的历史往事 罗  锦  247
    矿业、民族与地方生态——历史时期川南矿产
    资源开发研究 张  铭  李娟娟  257
    论明清时期在金沙江下游地区进行的“木政”活动 邓  沛  289
    川江码头的历史起源及其功能转变探讨 陈俊梁  296
    附录:首届川南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盛况 303

    后记 313
    ...查看更多
  2. 黄俊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巴蜀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