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中学班级管理

    作者:张海钟, 王莉, 冉前林, 编著

    本书是高等学校教师教育专业公共选修课程教材,从学校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特点及实际情况出发,系统介绍了班级与班级管理、普通中学学生、中学班主任、中学班级干部、班级管理工作流程、班级活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计划等内容。每章设计了学习目标、内容提要、阅读导航、学习策略等板块,还有大量案例分析。本书参考了国内外经典教材格式,体例新颖,不仅适合教育专业学生阅读,更适合班主任培训使用。

  •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

    作者:王俊棋 王昕

    本书为高校通识课程教材,主要内容涵盖全球化的概念与作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过程及代表人物和事件、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内容和影响,近代中国思想家代表人物及其文化理论,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文化发展以及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中国儒家文化的当代发展,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本书适合全国各类高校大学生、文史爱好者阅读与自学。本书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人兽共患病学

    作者:王彩霞, 关现军, 主编

    人兽共患病是指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或感染症,即人类和脊椎动物的相同或相似病原体引起,在流行病学上有密切相关的疾病。本书详细地介绍了重要病原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突出了国内外常见多发、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并且还从每种病的历史、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与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新知识具有参考价值。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根据当前媒介融合下的新闻生产形势,以“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为宗旨,梳理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内涵拓展与技能创新;重新解释新闻生产的有关术语,形成较新的新闻实务理论体系;具体阐述创新性采访与写作能力的基本特征与实施方法;并选择当前最具代表性的融媒体新闻产品为例,详细讲解其制作与生产方式;同时注重新闻专业主义与创新发展的结合,强调融媒体时代的新型记者应是新闻专业素养与全媒体技术素养的兼...查看更多
  2. 新闻业务是新闻传播学领域最具实践性与先验性的部分,在新闻事业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过程中,新闻采访与写作这类最根本性的新闻业务技能发生变化的程度远远胜于新闻传播领域的其他分支内容。事实上,整个新闻业态变化与转型的速度越快,新闻业务的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与实际新闻工作之间的吻合度就会越发降低,教学工作往往滞后于实践生产,这是新闻教育尤其是新闻业务教育一直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互联网技术大幅度改变了新闻业务的生产方式,也同样改变了新闻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具体涉及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等诸多宏观与细节的改革。当各大高校与传媒有关的专业不同程度地进行教学与课程改革时,传统的专业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尤其是与新闻传播工作一线接轨的新闻采访与写作类课程,急需与当前新闻生产实践相吻合的新教材出现。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高校新闻教育做出重要指示:一是在新闻理论上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二是在新闻实务上创新手段,培养新型新闻传媒人才。采访与写作的能力是新闻人才培养与专业教育中最为基础与核心的业务能力,与之相关的课程则是重要的核心课程。但互联网时代新闻制作、生产、传播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人人都是新闻发布者”的现状冲击着传统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模式。目前,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展开,但零散、应时的改革居多,缺少对教学类书本的系统建设与改革。
    互联网技术的第一大特征就是跨界融合,媒介融合成为这一特征作用于新闻传播领域的最明显表现。媒介融合将过去相互竞争的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专业媒体与自媒体,统统整合在互联网的平台性媒体终端,形成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元融合媒介信息展现形式,新闻报道的制作过程变成了复合性新闻信息生产流程,一元渠道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变为多维方式的新闻信息采集与输出,新闻记者从分媒介时代的单项人才提升为复合技能的全面能手……在此背景下,过去按照媒介分类而建立的新闻业务类课程体系已经完全被“媒介融合”打破,“新闻/纸媒采访与写作”“电视采访与写作”“广播采访与写作”“网络新闻采集与编辑”等分别致力于不同媒介人才培养的新闻业务课程,也正在逐渐走出界限分明的藩篱,经过教学中的增减、融合、跨界、重构之后,基于媒介融合背景的创新采访与写作的课程内容呼之欲出。
    媒介融合之后的新闻传播业面临着结构性重塑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媒介的边界扩展让原来独守一隅的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以及门户网站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有活力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用户自媒体、组织机构性媒体等新型媒体的出现冲击了传统专业媒体主导的媒体格局,多元信息构成在丰富充实媒体世界的同时,也扰乱了媒体生态秩序。既要维护新的“媒介基因”持续有效的贡献,又要保证重构之后的“传媒生命体”能够健康有序地生长,只有重新建构传媒规则。有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为“无边界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重塑”。重塑专业的新闻传播规则,不是对传统新闻专业主义的简单捍卫,也不是为新型媒体形式另立门户,而是站在媒介融合的立场之上,多方主体力量共同建构责任共享、利益互惠的媒体生态准则。在此基础上,新闻信息产品的制作与生产同样需要找到新的规律与法则,减少或规避新闻信息传播中的杂象丛生与虚假混乱的现象。因此,极有必要结合新型的新闻生产案例与基础性的新闻业务理论,探寻逐渐常规化、有序性发展的新闻信息制作与传播规律,并著之笔端,形成系统的教学课本,最终作用于新的高校新闻业务类课程教学和新时代的融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
    本书正是想通过理论梳理、现象分析与方法归纳,将传统的与当前的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加以汇编整合、提炼总结,形成适应于新媒体环境的创新性的采访与写作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本书根据当前新闻信息产品生产的最新发展情况,以新时代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为宗旨,梳理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内涵拓展与能力创新,具体阐述了创新采访与写作的能力特点与培养方式,并以当前最具代表性的融媒体新闻产品为例,详细讲解其制作与生产方式。
    本书的读者对象较为广泛。从读者教育层次上看,主要针对高校新闻及传媒相关专业的学生,包括本科生、高职学校专科生,同时适用于基层媒体工作人员,以及致力于信息发布的普通自媒体用户与机构性媒体人员。从读者知识背景上看,适用于国内高校新闻学、传播学下属的所有专业,也适用于与传媒有关的艺术、计算机、文学学科下的有关专业,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数字新媒体专业、文秘专业等。
    本书在学术思想、结构体系、内容范围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
    第一,适应当前媒介融合下的新闻生产形势,拓展了传统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内涵意义与能力要求。与零散、应时的改革创新不同,本书系统地改变了传统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学理阐释到能力培养,再到具体的新型新闻产品制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创新“采访”与“写作”的教学指导系统。
    第二,重新解释了“新闻”“采访”“写作”“记者”“新闻价值”等传统新闻术语,系统阐释了新闻实践相关术语在当前媒体格局下内涵与外延的创新发展,并阐明传统理论与当前理论发展的继承关系,以形成新的新闻实务理论体系。
    第三,结构上遵循从基础到运用、从宏观到微观的规则,利于读者的知识接受与能力养成。第一章是最为基础的学理铺垫与意识培养;第二章以技术为视角重新划分了采访与写作的门类,从宏观层面讲解了融媒体新闻人才的技术要求;第三章至第五章为创新采访与写作的实践能力运用层面的内容,从最基本的采访、写作、策划三个方面展开,构成本书的重点;第六章至第八章是三类最新最热门的融媒体新闻产品的制作方法讲述,此部分内容注重实践运用。
    第四,内容注重与当前新闻媒体实际的接轨,并强调新闻传播的专业性与创新性结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书以媒介融合下新型新闻人才培养为宗旨,既注重新闻业务中创新技能的培养,也强调新闻专业性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主张新闻生产中“坚守”与“创新”相结合,并在此理念下注重实践内容的教育与培养。
    在多年的新闻业务教学经历中,编著者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学生对“新闻”的一种“漠然”,一提到“新闻”,越来越多的学生会直言“不是很感兴趣”。究其缘由,一方面,确有学生逐渐远离严肃新闻,偏爱娱乐类信息;另一方面,新闻正在被狭义化地理解为“仅与严肃时政有关的信息”。事实上,新闻不仅不应被狭义化,反而需要在媒介融合之下变为越发具有包容性与延伸性的信息系统,而新闻报道也从常规的采访与写作发展为多渠道汇合的信息生产体系(本书并未以“新闻生产”为题,而是以“创新采访与写作”为题,是要强调新旧方式之间的承接性),内部的媒介边界消失是促进与完善这一发展过程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再次认识“新闻”“采访”“写作”等新闻术语的内涵,就会发现它们已经成为与大众生活裹挟在一起的新的生态系统,“无处不新闻”是未来生活的常态。新的媒体生态在催生新的媒体生产与运作方式时,也在要求人们更新自身的新闻认知与媒介素养,换句话说,未来新闻信息的制作与生产不仅是专业传媒工作者的技能,也会扩展为普通大众在新媒体时代的基本能力与 素养。
    因此,作为这本试图创新的新闻业务类书籍的编著者,希望能为新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的能力体系建构、教学内容改革等探索工作贡献绵薄之力。但本书只是在“万里长征”出发时的拙著,里面定有不少需要不断修正与完善的地方,也有很多“抛砖”之处,有待广大同行们继续致力于进一步的探索与总结。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编著者首先要衷心感谢多年来在课堂上与我相知相伴的学生们,他们的思考与讨论使“教学相长”实现于课堂内外的教学中,使我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其次要感谢曾经合作过的新闻界的朋友们,他们的重要信息使我能够紧紧跟进媒体一线业态的最新动向;最后要感谢我的同事韩宇峰、秦媛、李微老师的帮助,更要感谢我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堡传播与新闻学院访学期间,Dan Birman教授、Saty Raghavachary教授及其他同行给予我的宝贵建议。


    雷璐荣         
    2019年1月30日
    ...查看更多
  1. 第一章  创新采访与写作概述 001
    第一节  创新采访与写作的背景与前提 001
    第二节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内涵与发展 007
    第三节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主体及其边界延伸 015
    第二章  创新采访与写作的媒介技术及应用 022
    第一节  ;图文类采访与写作的媒介技术 022
    第二节  视听类采访与写作的媒介技术 026
    第三节  新媒体技术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运用 033
    第三章  创新采访的核心能力 043
    第一节  发现与判别新闻的能力 043
    第二节  采访前准备的能力 050
    第三节  采访中的提问能力 058
    第四节  观察与倾听的能力 062
    第五节  多媒体记录的能力 068
    第四章  创新写作的实践方法 073
    第一节  创新写作的体裁发展 073
    第二节  创新写作的手法变革 081
    第三节  创新写作的特殊类型 090
    第五章  媒介融合下的新闻策划实践 108
    第一节  融媒体策划概述 108
    第二节  融媒体策划的方法与实践 111
    第三节  融媒体策划的思维培养 118
    第六章  微博微信新闻的制作与生产 128
    第一节  微博新闻的制作与生产 128
    第二节  微信新闻的制作与生产 135
    第七章  数据新闻的制作与生产 144
    第一节  数据新闻的界定与发展历程 144
    第二节  数据新闻的选题与数据采集 147
    第三节  数据新闻的数据处理 150
    第四节  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呈现 152
    第八章  短视频新闻的制作与生产 157
    第一节  短视频新闻的发展与类型 158
    第二节  短视频新闻的选题设计与文案创作 165
    第三节  短视频新闻的拍摄剪辑与发布推广 168
    参考文献 173
    ...查看更多
  2. 雷璐荣,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国家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师;主要从事新闻业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省部级科研教改项目5项,主研省部级项目5项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