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铁道概论(第3版)

    作者:李海军,李德福,张春民

    本教材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铁路运输业、铁路主要技术设备、运输组织工作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主要从铁路线路、铁路车辆、铁路机车、通信信号及调度指挥自动化、车站、铁路运输组织工作、高速铁路与重载运输、动车组等几方面进行编写。介绍有关设备的种类、结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等,以及目前的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动态。本书从铁路生产实际需要出发,在介绍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的基础上,突出先进性、并能够开阔视野,了解铁路发展的现状及前沿。本书适合高等院校、高职高专类学校铁路专业教学使用,还可作为铁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学习铁路有关知识的基础性参考用书。

  • 接发列车作业实训教程

    作者:赖晓燕, 主编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系列教材之一。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本书重点突出了以接发列车作业的各项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面向工作岗位的实际能力。全书内容共三个项目,分别为接发列车基本操作、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和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本书可作为专业教学教材,也可作为职工岗位培训教材,还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 运输服务采购多目标决策模型及应用

    作者:闫芳, 著

    本书对模糊随机环境下的运输服务采购问题的二层多目标决策模型及其在大型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中应用进行了研究。本书提出了针对不同决策者需求的三种不同假定,并在不同的假定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混合智能算法进行求解。这些模型对降低企业运输成本从而建立更加坚固的供应链系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铁路运输自动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与传统的铁路运输业交融创新而形成的一项系统工程。本书在构建铁路运输自动化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实现运输自动化的基本原理、自动化理论与技术,并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中国铁路运输自动化的系统规划与实践,给出了相应的研究成果,为铁路运输自动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知识技术体系和一系列深化途径。
  2. 第二版前言
    本书是2006年出版的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专业规划教材《铁路运输自动化理论与技术》第二版。从第一版面世至今已经8年,期间我国铁路系统、特别是高速铁路有了重大的变化和进步。政府政策方面:铁路政企分开,进行了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铁路系统向社会资本放开了城际铁路、市域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制定《铁路主要技术政策》,以保障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系统建设方面:中国高速铁路网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快的“双最”高铁;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将以“四纵四横”为重点,构建快速客运网的主要骨架,逐步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技术革新方面:我国铁路已普及应用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通过积极发展和应用地理信息、卫星导航、数字移动通信、云计算、互联网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我国铁路运输管理与控制进入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工程建设方面:2009年最高时速350千米的京港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2011年6月30日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铁通车;2014年11月初,发改委批复了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新建柳州至梧州铁路、郑州至万州铁路这3个投资均超过100亿的铁路项目。之后连续批复大理至瑞丽铁路、辽宁锦州港至内蒙古白音华铁路、玉溪至磨憨铁路项目,这些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新的版本重新梳理了我国铁路运输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状况,反映了在高速铁路、重载运输、智能铁路和信号控制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并且,根据新的铁路技术规范及作业标准,对轨道、中间站、牵引计算、信号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更新、修正和补充,新增了智能铁路技术、中国列控系统、北斗卫星通信技术等内容;按照铁路运输管理体系的结构、称谓和职责等变化,对原有的表述进行了改进;同时,根据现场应用的变化,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合并等调整,使本书的结构及内容更加合理和充实。
    在第二版修订中,博士生骆晨协助进行了资料收集、各章节修订内容初稿的撰写和后期校对工作。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铁路运输自动化发展迅速,全面信息化、智能化是铁路运输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学习工作和实践中持续创新和发展。
    鉴于作者的视野局限、学识浅陋,书中难免存在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15年5月
     
    ...查看更多
  1. 目  录
    基 础 篇
    第1章  总  论 1
    1.1  运输服务 2
    1.2  作业控制与管理 5
    1.3  系统划分与融合 9
    1.4  系统特性与研究方法 10
    1.5  机构改革与职能转换 12
    第2章  铁路线路及车站 13
    2.1  铁路线路的构造 13
    2.2  铁路线路的平面 14
    2.3  区间线路纵断面 15
    2.4  站坪平面及纵断面 18
    2.5  铁路车站概述 20
    2.6  中间站 23
    2.7  区段站 25
    2.8  编组站 27
    2.9  铁路枢纽 30
    第3章  牵引计算 35
    3.1  机车牵引力 35
    3.2  列车运行阻力 38
    3.3  列车制动力 40
    3.4  列车运动方程式 41
    3.5  列车牵引质量 45
    3.6  牵引计算电算化 48
    第4章  信号控制 49
    4.1  车站信号控制 49
    4.2  区间信号控制 55
    4.3  自动闭塞 57
    4.4  机车信号 60
    4.5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与安全防护 61
    4.6  调度集中 62
    第5章  列车运行组织 63
    5.1  车流组织 63
    5.2  列车运行图分类及要素 66
    5.3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 70
    5.4  机车车辆运用及调度工作 72
    第6章  铁路通过能力 77
    6.1  车站通过能力 77
    6.2  车站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79
    6.3  车站改编能力 80
    6.4  区间通过能力 82
    6.5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加强 85
    第7章  自动控制理论 89
    7.1  自动控制概述 91
    7.2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94
    7.3  典型控制理论 99
    7.4  自动控制系统的状态及性能要求 102
    第8章  自动检测技术 106
    8.1  检测系统及其基本特性 106
    8.2  传感器 109
    8.3  检测信号处理 116
    第9章  通信技术 117
    9.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17
    9.2  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 120
    9.3  移动通信系统 123
    9.4  卫星通信系统 130
    9.5  铁路无线通信系统 133
    第10章  企业综合自动化 135
    10.1  管理信息系统 135
    10.2  决策支持系统 136
    10.3  专家系统 138
    系 统 篇
    第11章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及其拓展 140
    11.1  TMIS概述 140
    11.2  TMIS主要应用子系统 144
    11.3  铁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 150
    第12章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153
    12.1  概  述 153
    12.2  驼峰自动化系统 155
    12.3  编组站货车信息处理系统(YIS) 162
    第13章  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 165
    13.1  概  述 165
    13.2  车站进路控制与调度集中 166
    13.3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 168
    13.4  国内外一些行车自动化系统 172
    第14章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 175
    14.1  概  述 175
    14.2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技术 176
    14.3  网状线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 179
    第15章  铁路客运自动化系统 182
    15.1  概  述 182
    15.2  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 182
    15.3  铁路行包管理自动化系统 185
    15.4  旅客信息服务系统 187
    第16章  铁路货运管理自动化系统 189
    16.1  概  述 189
    16.2  货运站作业管理自动化 189
    16.3  铁路货物运输生产计划编制自动化 191
    16.4  集装箱运输管理系统 192
    16.5  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 194
    专 题 篇
    第17章  列车速度—间隔控制理论与应用 197
    17.1  概  述 197
    17.2  系统基本理论及关系 199
    17.3  速度—间隔控制方案的解算 202
    17.4  系统可靠性分析 207
    17.5  客运专线列车速度控制方案优化 211
    17.6  自动闭塞条件下追踪行车模拟 215
    第18章  车站能力计算微机综合集成系统 220
    18.1  车站能力计算查定原理与方法 220
    18.2  系统设计 229
    18.3  软件开发与应用 231
    18.4  系统评价与完善 242
    第19章  车站咽喉通过能力可视化计算集成系统 244
    19.1  基本方法综述 244
    19.2  系统设计 251
    19.3  车站咽喉通过能力优化数学模型与算法 253
    19.4  计算机模拟及参数采集 258
    19.5  可视化计算的实现 260
    19.6  系统应用 263
    第20章  集装箱节点站箱号追踪信息网络查询系统 264
    20.1  集装箱运输管理信息化 264
    20.2  原成都东站集装箱运输生产分析 266
    20.3  信息追踪网络的组建 268
    20.4  功能设计与实现 272
    20.5  数据库设计 279
    20.6  系统应用与评价 280
    参考文献 281
    ...查看更多
  2. 刘澜: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长期从事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运输信息集成与融合,城市交通监控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 “863计划”项目专项1项、省部级项目5项;主研完成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项、应用开发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2项,获国内首创性成果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EI收录20余篇)。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