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易学视野下的二程理学建构

    作者:李永富

    本书是研究二程(程颢、程颐)理学体系建构的专著。作者认为,程颢和程颐的理学构建是以其全新易学观为基础的,是借助开显易学中的宇宙图景、性命之理、修养工夫和境界哲学的新内涵,并涵摄吸收《四书》等典籍中的思想资源来实现的。作者立足易学视野,通过分析程颢、程颐的易学特色及其思想异同,阐明了他们的易学分别在其理学体系构建中所起的统摄作用和基础作用。本书由六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引言;易学语境下二程全新总体宇宙图景的开显;性理的易学新内涵与理学心性论的确立;易学工夫论新内涵的凸显与理学工夫论的构建;易学理学二而一视域下的理想人格与理想人生;历史地位、后世影响及现代价值。本书的读者对象为专业研究人员、哲学爱好者。出版本书,有助于增加读者对二程易学、二程理学的了解,有利于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传播案例分析与研究

    作者:肖建春 任丹丹 等

    本书主要搜集从远古蛮荒时代到如今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化时代的各种传播活动为案例,以当代传播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本书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其一、讨论人类传播活动的起源及发展轨迹,传播学的产生、发展与实证研究,阐述了传播案例的分类、搜集与研究方法;其二,解析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小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公众语境、大众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等传播语境中的传播实例;其三,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广播传播、影视传播、网络传播、手机传播和媒介整合传播,对不同的传播形式进行了简述,对这些形式中的传播案例进行了剖析。本书可以作为传播学、广告学、新闻学等专业的本、专科的大学教材,也可以作为新闻传播学科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学习资料。

  • 朔黄铁路万吨列车平稳操纵优化研究

    作者:张朝辉

     国内外对重载铁路运输的管理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但针对性都比较强,只在某一方面适用于特定的线路条件,比如神朔铁路公司采用了仿真计算及现场试验的方法来对万吨列车的操纵进行研究。本课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研究方法更加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课题组制订的技术研发路线为:从针对朔黄铁路的万吨列车建立多质点重载列车模型仿真计算到现场的跟踪运行试验;从全面整理的线路基础数据、机辆装备数据到编制出朔黄线万吨列车平稳操纵示意图及提示卡;从研制车载平稳操纵实时指导、提示、记录装置到构建地面评价、考核、分析系统;从重载平稳操纵规章的建立、健全到对其进行量化考核,力争实现“系统研究、立体覆盖”。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人文社会科学家似乎在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中点”。而社会科学当然还要哲学本体论的指导。与此同时,我注意到,如果哲学也和所有学科的认识一样被分割得细如毛发,那么人们还有什么必要来从事哲学呢?
  1. 这一命题引导我们进入关于世界的本质的讨论之中。此外,它也反映了人们对人类理性的绝望。这是我对作为发生在20世纪初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论战的速写。这一命题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从现实生活层面看,人们今天谈论的各种各样的权利是否“公正”,好像只能由法院说了算,因为人们认为那种独立于各种各样权利来判断是非的标准不再存在。法律条规是“形式的”,因为“对于适用正义一事,它并未确定其本质性的范畴”。这种看法包含这样的意思:在法律判断中经常包含价值判断,如决定官员的某个特定行为是否渎职。或者,当法官考量改革开放之后生...查看更多
  1. 导论: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的合法性 1
    第一章 “说”与哲学的正当性危机 3
    第一节  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危机的交错 3
    第二节  专业之思与语言游戏 8
    第三节  以谁的名义“说”? 12
    第二章  人文学问与人的存在论问题 19
    第一节 “有价值的事物”与“世界”的显示 20
    第二节  关于各门科学之准线和人的存在论问题 24
    第一篇  人文社会科学基本问题的准备性分析 29
    第一章  事实和价值问题的阿里阿德涅之线 30
    第一节  事实和价值分离的存在论根源 31
    第二节  作为可能具有意义的价值相对主义及其讨论 44
    第二章  “我”与“观点”: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53
    第一节  人文研究与主观预设 53
    第二节  说“我”是否可能,作者是谁? 55
    第三节  相对主义的出路问题 63
    第二篇  古典理性主义方法批判 72
    第一章  思想方法奠基之阿基米德点 73
    第一节  笛卡尔式的沉思 73
    第二节  人文社会科学的“开端”问题 86
    第三节  先验方法的失与得 93
    第二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逻辑 100
    第一节  道德科学的逻辑 102
    第二节 “道德科学”的方法具体化路径 109
    第三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两栖性” 115
    第三章  逻辑学的基本问题和关于思想的规则问题 126
    第一节  预备性思考 127
    第二节  逻辑学的本质和有效性问题 135
    第三节  心理学和逻辑学纠缠在一起的结 143
    第四节  逻辑学与数学的关系 154
    第三篇  理解的命运 164
    第一章  理解之为人文科学奠基 165
    第一节  在何种意义上理解是人文科学的方法 166
    第二节  哲学解释学性质的若干断想 173
    第三节  狄尔泰解释学的心理学指向 181
    第四节  作为人文科学基础之认识论的奠基 187
    第五节  哲学作为“经历”的困难 192
    第二章  解释学的存在论转向 198
    第一节  存在论解释学的基本理解 199
    第二节  实际性解释学 204
    第三节  对作为“理论的”人文科学的批判 217
    第四节  生活之丰富性与释义学现象学 226
    第三章  期待共识 235
    第一节  “真理与方法”,还是“真理或方法” 235
    第二节  哲学解释学的诉求 244
    第三节  艺术与真理揭示的途径 250
    第四节  伽达默尔贬低方法论之问题意识 258
    第四篇  哲学解释学的功能及应用 264
    第一章  理解的界限 265
    第一节  以相互理解的借口抵抗相互理解 265
    第二节  为什么反对解释? 274
    第三节  辩证地对待“解释的冲突” 282
    第二章  如何研读经典 285
    第一节  对经典展开新的阅读 285
    第二节  理解另一个人的话:“解释”和“阐明” 292
    第三节  致思研读经典时的正确方法 303
    第三章  作者的意思与隐讳写作的可能性问题 316
    第一节 “回到某某”的解释学张力 317
    第二节  客观意义的设定 325
    第三节  隐讳写作的可能性问题 330
    跋 344
    参考文献 359
    ...查看更多
  2. 张文喜,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政治哲学。公开出版的著作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总体观》(获第七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向度》《颠覆形而上学:马克思和海德格尔之论》《马克思论“大写的人”》《自我的建构与解构》,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杂志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

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