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图书

Similar books 换一批
  • 教学范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作者:葛天博

    本书为论文集。收集了长江师范学院第三届、第四届教学范式改革研讨会的参会论文20余篇,内容涵盖教学范式改革的理念、教学共同体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阐述了为什么改革教学范式,教学范式改革的路径和教学范式的绩效评估,基于对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考核方式的分析,提出课程考核方式一定与课程教学范式相适应,以团学教学工作一体化的路径作为延伸、拓展课程教学范式的有效边界,探索课堂之外的教学范式改革。本书为重庆市教改立项项目,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

  • 行走在语文路上

    作者:程一凡

    本书定位为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专著。是作者长期沉浸在语文教育教学思考探索的结晶。该书内容包括“教育理念、教师成长、课堂教学、作文教学、课例点评”五个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下,突出对语文教育教学的认识,注重教育思想的引领,拓展语文教师视野,立足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着眼于课堂教学思考和实践,寻求语文教育路径,引领教师如何看课、议课和评课。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夯实教师教学功底,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益。

  • 苏联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作者:李晓辉

    本书在收集大量历史资料和文献基础上,按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涅夫、戈尔巴乔夫的历史分期,对苏联安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方法及经验教训进行了研究,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力图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图书分类

Book classification
  1. 本书是教育领域的学术著作。全书共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提出研究问题,重点对研究对象(资历框架)和研究方法(制度变迁理论)进行阐释,拟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对资历框架制度的起源、内涵、功能、实施及评估等进行全面考察,探讨资历框架制度的变迁趋势。第二章对资历框架进行边界界定,围绕资历框架的基本要素、历史发展、全球现状、框架类型、核心要素及理论基础等几个维度对该制度进行全面分析,抽象出一个制度模型作为研...查看更多
  2. 序  一

    国家资历框架从概念到实施都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英国,最初是为各自为政的英国各行会组织及职业教育机构提供统一的全国性质量框架,后来逐渐扩展到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由于英国教育传统的外溢效应,这一做法很快就流传到了许多英联邦国家,并通过相关的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国家资历框架以分级的方式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学习结果以及学习过程做出总体的规定,为学科、专业或职业层面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最顶层和最根本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各高等院校的教务主管部门可以制定本校相关的学科、专业或职业的课程发展规范,为各系科的专业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估,以及教师的课程规划与实施提供指导。实际上,上述情况自上而下构成了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保证的全链条生态系统,涉及校外的全系统、全学科、全专业及全职业层面,以及校内的学校、系科和教师层面的相互协同与合作。
    当然,国家资历框架有其他许多衍生的好处,一般而言,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意味着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从投入驱动向结果驱动转变。也就是说,我们不再数那些投入方面的数字,如教授、副教授人数,博士学位教师人数,图书馆藏书量,人均实验室面积,等等,而是更加重视包括知识与理解、技能与能力以及态度与价值观在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
    第二,由于各级各类的学习项目有了统一的学习结果要求,相当于有了统一的“度量衡”,使得在该框架基础上开发的各级各类学习项目和文凭就有了可比性、等值性和可迁移性,这有助于打破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传统藩篱,促进两者之间的互通、融合与转换,为实现灵活的义务后教育学习路径奠定基础。
    第三,它为相关学习项目和课程开发提供了统一的质量技术标准,有助于促进学习项目和课程提供者的多样化,同时也避免学习的碎片化。此外,它使各类学习,不论正规还是非正规,线上还是线下,都能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得到认可,并存入学分银行,促进“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社会的实现。
    第四,国家资历框架也是促进各国高等教育文凭透明度的一个重要工具。有了这个工具,各国间可以更加方便地根据学习结果的可比性与等值性实现高等教育文凭的相互承认,在此基础上共同推动地区性或次地区性资历框架的开发与实施,提升本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水平。
    第五,由于在框架的制定和更新过程中要求与各利益相关者充分沟通与合作,使得其涵盖的学习结果更加贴近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所开发出的学习项目及课程也更加具有相关性,这有助于消除困扰许多国家的所谓“技能供需错位”的问题。
    在亚太地区,在开发与实施国家资历框架方面做得较好的国家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马来西亚,它们都是英联邦国家。此外,我们看到菲律宾、斯里兰卡、不丹、斐济、越南等国家已经开发出本国的国家资历框架,有些已经开始在学科层面实施。还有许多国家正处于框架的制定阶段。中国、日本与韩国也注意到了国家资历框架的用处,并在研究层面、政策准备层面或地方试点层面各自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人曾供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以下简称教科文亚太局)以推动各国高等教育文凭互认为切入口,将各国的文凭互认与他们的质量保证机制,特别是国家资历框架联系起来,以确保学习结果的可比性与等值性能够成为各国文凭互认的基础,并以此促进本地区各国学生及专业人士的跨国流动。近年来,在收集各国最佳案例的基础上,我们教科文亚太局相继开发了两套有关建立与强化国家资历框架的地区性技术指南,并应越南、不丹、吉尔吉斯斯坦、蒙古、阿富汗、斐济等成员国的请求,为他们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支持。
    我国在学科、专业及职业层面都设有国家级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本学科、专业及职业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推广和监督;在学校层面也有强大的校级和院系级的教务管理系统。这些都为我国建立和实施国家资历框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起一些国家只有面上的国家资历框架,在学科、专业和职业层面,以及学校系科和教师层面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与能力,我国建立与实施国家资历框架这向上的“最后一里路”,完全可以是水到渠成的事。
    炜君博士在华南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导师董标教授的鼓励与指导下,大胆地将国家资历框架这一当时在国内未得到很多学者眷顾的领域作为自己的研究主题,并以实习生的身份来到位于泰国曼谷的教科文亚太局,参与到有关国家资历框架各国最佳案例的收集及地区性技术指南的开发工作中,为博士论文的撰写积累了各国大量的一手信息与资料。
    博士毕业以后,炜君博士入职在国内开资历框架开发与实践之先河的广东开放大学,在罗海鸥书记的领导下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随后又在教育部学位中心借调工作一年,得到国内国家资历框架的主要倡导者和探索者、当时学位中心王立生主任的点拨,对我国的相关政策与实践也有相当的了解。
    本书的出版,是上述一系列机缘巧合的结果,凝聚了炜君博士多年来在学理、国际视野和政策实务等方面的积累,也是近年来我国在国家资历框架方面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期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学界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的研究,以及推动我国尽快制定与实施国家资历框架,发挥应有的作用。
    是为序!
                                                        
    浙江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亚太地区教育局创新与技能发展部主任      汪利兵   
    2022年8月于曼谷              

    序  二

    据我的研究和观察,资历框架对于当下的许多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然而在国际上,资历框架早已成为许多国家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质量保障体系优化,乃至提升国家人力、人才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的政策工具。
    资历框架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为应对经济萎靡带来的学生就业压力,英国政府通过建设资历框架在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了绿色通道。这一理念滥觞于英联邦国家,尔后逐步扩大到世界多数国家,资历框架覆盖的范围也从职业教育扩展到各级各类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地区和全球资历互认公约积极引导和支持成员国研究并实施资历框架。因此,可以说,研究和推行资历框架已经成为国际趋势。
    近年来,资历框架研究也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我当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任职时曾牵头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2016年教育学重点项目“国家资历框架研究”。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资历框架研究的国家级课题。现在我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国内关于资历框架研究的文章、论文、专著越来越多。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在推动区域资历框架建设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研究和一定程度的实践。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资历框架建设起步最早,现已比较成熟,而且已经实现了与欧盟资历框架的互认对接。另外,国家层面在推动资历框架建设方面也有一定进展。国家“十三五”规划就曾把资历框架建设列入其中。国务院“职教20条”等国家级文件都提出要推进资历框架建设。中国是《亚太地区高等教育资历互认公约》和《全球资历互认公约》的缔约国,同时又是致力于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理应在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方面发挥作用。当然,在一个14亿人口大国建设国家资历框架绝非易事,但我相信,假以时日,我国一定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和发展之路。
    我与郑炜君的相识与合作皆因资历框架。2016年8月,我带队到悉尼参加教科文亚太局年会期间,经汪利兵教授介绍得知,同时到悉尼参会的炜君是华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正在亚太局实习,且打算将资历框架作为博士论文选题。当时我的“国家资历框架研究”课题刚刚起步,正需要充实研究团队。经接洽,炜君成为课题秘书之一。她为课题的研究和结题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郑炜君从读博开始接触资历框架,这些年来她除完成博士论文写作、答辩,以及参与“国家资历框架研究”课题组工作之外,一直都在围绕资历框架开展持续、深入的研究,陆续发表了不少相关论文。在即将出版的这本专著中,她独辟蹊径,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把对国家资历框架制度的研究深化到学理层面。她的研究以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从制度边界、制度功能和制度变迁这“三维”出发,尝试回答在中国构建资历框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是资历框架建设需要解决的两大关键性问题。研究同时还选取了英国、南非、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四个国家作为个案,在比较分析这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路径的基础上,为中国构建资历框架提供借鉴。
    资历框架研究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涉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等方方面面。尤其是,我国目前尚未建成国家资历框架,即便国家资历框架建成,随后仍需不断完善、不断改进。鉴于此,资历框架研究工作需要更多有志学者投入其中,期待大家共同努力,为我国资历框架制度的落地与完善做出贡献,也希望看到郑炜君博士能在这个领域产出更多的成果,做出更大的贡献。
    郑炜君博士是教育学专业科班出身,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尤其难得的是,她对资历框架“情有独钟”。看到她能自发自觉地从学理上对资历框架进行深入研究,走出了一条并不轻松的探究路径,我深感欣慰。一个年轻学者的这种不畏艰辛、刻苦钻研,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学精神值得肯定、学习和彰显。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第十届国家督学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        王立生
    2022年8月于北京                
     
    前  言

    作为国家教育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国家资历框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层级、类型的资历进行开发、分类、规范和认可,以促进整个国家范围内各级各类教育之间、教育培训与行业市场之间有效衔接,保障教育质量,实施终身学习的战略。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是提升国家教育透明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新西兰等国家开始构建资历框架以来,短短30余年间,全球已有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构建或准备构建资历框架。国家资历框架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2016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标志着中国资历框架的构建被正式提上日程。
    在中国政府对国家资历框架制度正式开展顶层设计之前,对资历框架制度进行学理分析显得必要而急迫。和国际上丰富的资历框架研究文献相比,我国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且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其他国家资历框架的经验介绍和比较分析上,较少有从学理的角度对资历框架进行深入研究的。笔者从几年前开始接触资历框架研究,一直在找寻能够为资历框架提供支撑的理论框架,发现借助新制度经济学尤其是其中的制度变迁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从制度边界、制度功能和制度变迁三个维度入手,似乎能够回答资历框架建设“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两大问题。也即,构建国家资历框架为何能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以及国家资历框架制度怎么能在不同的国家背景下顺利实施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维:制度的边界。国家资历框架是一项具有极强实践操作性的制度措施,在不同国家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但是作为一种制度,它又具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性和普遍适用性。研究首先对国家资历框架进行制度边界的划定,通过对不同国家资历框架的比较分析,抽象出一个国家资历框架制度作为整个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认为:①在国家资历框架中,资历、层级和描述符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框架的基本要素;②要切实发挥框架的功能,还需建立四大核心机制,分别是:以学习成果为路径;对先前学习的认可;学分累积与转换;质量保障与资历认可。
    第二维:制度的功能。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制度是为减少交易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而产生的“游戏规则”。教育制度也不例外,其核心功能应该是减少教育服务交易中的不确定性,降低教育交易服务的成本。具体到国家资历框架制度,研究从国家、国际和个体三个层面展开分析,通过对制度功能的解读找到了资历框架受众多国家青睐进而成为世界教育发展主流趋势的原因。研究认为,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具有促进产教融合与普职融通、加强质量保障与资历认可、促进个人终身学习这三大基本功能。
    第三维:制度的变迁。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的一大重要贡献是将制度置于历史中进行考察,引入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对制度的变迁进行动态分析。研究选择英国、南非、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四个国家作为个案,通过对这些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变迁路径的演绎,分析、总结教育制度变迁所呈现出的共性特征和一般规律。对不同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变迁的考察,是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通过借鉴别国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国家资历框架的构建提供可行性策略。
    全书共分为六章,采用“总—分—总”结构。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提出了研究的问题,重点对研究对象(国家资历框架)和研究方法(制度变迁理论)进行阐释,拟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对国家资历框架制度的起源、内涵、功能、实施及评估等进行全面考察,探讨国家资历框架制度的变迁趋势。第二章试图对国家资历框架进行边界界定,围绕国家资历框架的基本要素、历史发展、全球现状、框架类型、核心要素及理论基础等几个维度对该制度进行全面分析,抽象出一个制度模型作为本研究的逻辑起点。第三章主要考察国家资历框架所具备的基本功能,试图回答资历框架何以能成为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国家资历框架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种制度创新,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共鸣,正是因为该制度回应了当今社会各国发展所面临的亟须解决的教育问题,构建资历框架有助于推动社会和个人的发展。第四章和第五章重点研究制度变迁及实施的路径。其中,第四章主要以英国、南非、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四个国家的资历框架建构为个案,阐述不同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背景、驱动因素和变迁过程,梳理出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五章结合制度变迁理论展开进一步的分析,考察了国家资历框架制度的实施路径。鉴于其“第一行动集团”是各国政府或相关权威部门,同时又涉及各利益群体的广泛参与,因此,资历框架制度采取的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混合型、渐进式路径。第六章是全书的结语部分,主要通过对国家资历框架制度的概括总结,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尝试为我国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制度提出政策建议。 
    ...查看更多
  1. 第一章  绪论 00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001
    第二节  主要概念界定 007
    第三节  资历框架相关研究 029
    第四节  理论视角 049

    第二章  国家资历框架的要素、类型与理论基础 063
    第一节  资历框架的历史与现状 063
    第二节  资历框架的基本要素 069
    第三节  资历框架的类型划分 078
    第四节  资历框架的核心环节 083
    第五节  质量保障与资历认证 099
    第六节  资历框架的理论基础 104

    第三章  资历框架制度的功能分析 123
    第一节  概  论 123
    第二节  功能一:促进产教融合与普职融通 125
    第三节  功能二:加强质量保障与资历认可 128
    第四节  功能三:为个人开辟终身学习渠道 131

    第四章  典型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变迁 137
    第一节  概  论 137
    第二节  英国资历框架的变迁 138
    第三节  南非资历框架的变迁 155
    第四节  马来西亚资历框架的变迁 171
    第五节  柬埔寨资历框架的变迁 185

    第五章  资历框架制度的变迁及实施路径 199
    第一节  概  论 199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实施主体和实施路径 200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实施阶段 202
    第四节  资历框架制度的实施路线 204
    第五节  资历框架制度变迁的共性特征 208

    第六章  资历框架制度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3
    第一节  资历框架构建成全球趋势 213
    第二节  我国构建资历框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8

    参考文献 224
    后  记 234
    ...查看更多
  2. 郑炜君:教育学博士,广东开放大学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广东省学习型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核心专家。曾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国家资历框架研究”(项目编号:AKA160011)

评论

0/500